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35期   作者:尹永宁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筑行业的长期化
        尹永宁
        临沂市供热和住房保障中心 山东 276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筑行业的长期化运行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建筑行业也逐渐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群众日常生活水平和质量,与社会科技以及建筑行业息息相关,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影响下,群众对于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筑行业加大对BIM技术的使用力度,并针对施工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在优化建设流程的基础上,加强质量监督,进而提升施工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BIM技术;施工管理;应用
        
        为了稳固建筑行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发展地位,建筑企业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并积极地融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再通过加大对BIM技术的使用力度,确保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1.1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1.1.1造成工期滞后性
        建筑工程当中的施工管理工作具有系统化的特点,但是现阶段所使用的管理制度较为落后,导致施工进程相对缓慢。此外,目前建筑工程行业所建立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导致规划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进而降低了施工的质量。不仅如此,随着施工效率的减缓,不仅增加了造价成本,还会造成工程延期问题。
        1.1.2难以创新经营模式
        在建筑工程的运行过程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相关平台的缺失,再加上建筑企业并未及时的引进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技术设备,并且难以避免建筑失误,使工厂的质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进而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此外,缺少制度的指导,导致建筑管理工作出现失误,限制了建筑企业的长久化发展。
        1.2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施工事故频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行的管理制度缺乏安全理念的支撑,导致施工人员并不能够自觉遵守安全标准实施作业。此外,安全理念的缺失,导致建筑部门并未及时引进良好的防护措施,不仅加大了施工难度,还会带来安全隐患问题,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2.BIM技术的使用特点
        2.1协调性特点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与BIM技术有机结合,并建立与实际施工情况相互契合的3D建筑信息模型,有助于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加快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模型,充分的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参考数据,通过加大对BIM技术的应用力度,还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
        2.2可视化特点
        可视化属于BIM技术的显著特征,在运用此项技术实施设计工作时,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图形呈现工程形态,促使施工人员清晰直观的了解到施工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三维空间设计可以体现BIM技术的可视化特性,既能够降低设计过程中的数据整改难度,也可以确保图纸展示过程的清晰度,为施工各个阶段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3模拟性特点
        施工人员可以使用BIM技术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模拟,展现不同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由于BIM技术的模拟特性涉及到了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以及运营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同时能够提前预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便于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工程问题,为后续的方案整改工作提供保障。


        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加强对施工细节的管理
        3.1.1加强项目施工管理
        建筑团队需要利用BIM技术科学的分析阶段性的施工情况,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开展,促使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满足高效化的要求。不仅如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前期还需要结合施工情况、现场环境、图纸设计以及计划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合理划分阶段性的施工进度安排,并严格的审查施工设计方案,避免隐患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3.1.2施工过程的动态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BIM技术,加强对施工细节的管理,并控制建设质量、量化建造流程,全方位的管理工程信息。另外,建筑工程还可以利用BIM动态模拟技术,整合有效的信息资源,并进行合理化利用,确保模型构建工作能够具有针对性,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解决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3.2保障工程造价管理
        3.2.1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利用BIM技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建筑企业及时的控制项目工程的总体造价,同时还需要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以及远程监管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全方位管理,并根据监控反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由于建筑工程所涉及到材料、设备等方面的资源较多,为了避免成本超支及造价失控问题,借助BIM技术组建完善的价格体系,便于工程造价人员全面的了解市场价格的变动信息,并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管理,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2.2确保工程的决策与实施效果
        建筑施工团队可以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初期的建设目标,运用BIM技术构建立体化的信息模型,并以提高施工管理效果、加强造价管理力度为目的,调整整体与局部的模型结构。此外,建筑团队还需要合理的应用各个阶段的工程信息资源,确保建筑行业决策工作的有效性,保障整体的施工效果。
        3.2.3提高质量保障效益
        加大对BIM技术的使用力度,有助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再通过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设计系统化的施工图纸,同时交予管理部门进行严格审核,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
        3.3建筑工程的全程管理
        3.3.1保障参考信息的完备性
        将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保障,不仅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准确性,还可以通过对参考信息的深入分析与合理利用,保障施工管理工作参考信息的完备性。
        3.3.2实现管理目标
        将BIM技术充分的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并构建三维立体化信息模型,再通过与设计图纸的对比,调整参考数据,确保模型的直观化、形象化,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科学的指导,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利用BIM技术实施项目的设计工作,通过对工程造价额度的把控,避免超支问题。
        3.3.3建筑工程的施工资金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深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全面化的了解资金的整体走向,再结合施工目标实现对资金的统筹分配,确保资金的合理化使用。此外,通过BIM技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便于管理部门全方位的了解市场价格、人工成本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此来控制定额的标准,进而节约施工的成本。
        结语: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工程造价,并提高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水平,为项目工程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助于建筑行业的长久化发展。BIM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现阶段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对BIM技术的培训以及推广力度,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再加大对此项技术应用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作为基础支撑,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进程,降低整体的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解晓明.BIM技术在建筑设备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20,(12):75-79.
[2]侯捷,张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J].环球市场,2020,(07):393.
[3]胡瑛,施继余.BIM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05):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