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霍笑珍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霍笑珍
[导读] 小学处于学生生涯的起点,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思维活跃,跳跃性极强,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看世界,与世界和谐相处,自此影响其一生。因此,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霍笑珍

摘要:小学处于学生生涯的起点,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思维活跃,跳跃性极强,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看世界,与世界和谐相处,自此影响其一生。因此,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以期为此问题的解决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便是幼儿园过后的六年小学阶段,这时教师、家长的引导极为重要,适当的教育方式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思维方式,应对相对简单的世界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重视教育中的道德部分,不能总以成绩作为成败和优劣的唯一标准;还要与家长默契配合,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并且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成绩,忽视德育
        在应试教育之大环境下,教师很容易陷入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道德教育的泥淖,这种培养模式过于片面,从长远角度看,完全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甚至会本末倒置,产生不利后果。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所受教育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以小见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2、教育方式缺少差异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于班级管理,也要因人而异,为每个孩子制定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案。而将孩子毫无区分地采用相同的方法,看似简化,实则为后来的教育工作种下了隐患。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主体,都需要被尊重、被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在践行道德教育的实际中实行差异化管理。
        二、解决德育教育的策略
        1、平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制地放大从而进行模仿,所以教师需要更加注意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平衡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开始时期,教师很容易会成为他们心中的信仰之山,教师应慎重行事,经过思考后再做决定,不能总是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
        比如,遇到男生与女生打架,是哪一方的错并不容易判断,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冷静,分别询问双方事件的经过,用浅显的语言讲道理,不能站在高地用深奥的理论知识要求小学生明白并执行。如何让双方心甘情愿的和解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在处理过程中,要认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单纯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教师应引发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矛盾,而非用冷漠的语言指示其道歉。
        2、实现教师与与家长联动
        道德教育不应是教师的单项输出,还应是在学生日常教育中收到的反馈,进行双向交流,慢慢渗透教育理念,避免学生抵触与反感。教师这时应该注意行事的方式,使其感受到教师是帮助其解决问题而非单纯说教,家长与老师联合行动,默契配合也非常重要。教师与家长应该相互信任,互相理解,不能疏于交流产生误会。教师可以将每天孩子的表现通过微信等渠道发送给家长,提高家长对孩子道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程度上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肯定。
        比如,遇到孩子说谎的情况时,教师应该与家长双向沟通,互通有无,寻找孩子说谎的原因,是想隐瞒什么情况,是害怕什么指责,不能无端猜测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互相指责,产生隔阂。而应对孩子循循善诱,引导其打开心扉,了解情况后再解决,引入卡通人物现身说法,是不错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心灵的抚慰。
        3、合理借力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向前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资源,实现与学生和家长的信息互通。学生不应仅仅是被动的聆听者,而是应该逐渐主动出击,向老师释放自己的独特信号,展现自己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搜集通俗易懂的关于教育中道德部分的例子,通过有趣的方式使学生接受教育,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可以让学生顺应时代潮流,拍摄抖音小视频等,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现想要说明的道德原理,展现给其他小朋友。一方面,在拍摄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展示能力,一方面又受到了教育,还帮助了其他人,一举多得。
        对于家长而言,信息技术使得其更容易地掌握孩子的动态,时时与老师沟通,获得信息。通讯工具和公共教育平台极大显现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假期中,我利用微信群发送关于教育的平台的链接,让家长带领孩子观看道德教育视频,在日常中慢慢渗透德育知识。在不能当面交流时,通过平台的辅助指导家长完成德育任务,随时解答问题,无论是在执行任务的哪个进程中,效果显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在日常中逐渐渗透,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注意自身的模范作用,不能仅仅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同时,要根据个体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策略。还要增强与家长的时时沟通,联合行动,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教师要善于向信息技术借力,通过网络等手段拓宽教育思路,与学生互动,与家长联动,全方位的助力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元元.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20.
[2]周方俊,狄立伟.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8(17):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