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足球社团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鑫
[导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改变了教育理念,将学习知识与提高身体素质放在同等地位,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进步,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鑫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改变了教育理念,将学习知识与提高身体素质放在同等地位,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进步,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体育教学中,足球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同时,足球社团也成为了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足球社团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足球;社团管理
        引言:随着足球行业的发展,许多学校建立了足球社团,学生可以在社团里学习有关足球的知识,同时提供训练的场所。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让其在学习上总是三分钟热度,无法将社团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明白足球运动的真谛。同样不利于管理制度的实施,阻碍了社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采用激励教育来管理社团。
        一、创新激励方式
        因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尚未健全,认知能力不足,致使其无法理解运动的深层意义。这时,教师可教授学生有关运动的知识,让其对体育产生新的认知,以便培养体育精神。足球运动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授课手段,同样足球社团也成为校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教师可采取激励教育法来调动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以便自觉听从教师安排。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励学生,促使其参与到活动中[1]。
        (一)语言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语言鼓励法来调动学生情绪,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训练,让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从而体会社团建立的内涵。比如在进行足球比赛时,教师可在比赛前设计号激励性的口号,并号召同学为其加油,这样会为其提供动力,有助于提高体育自信。
        (二)目标激励。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目标的设定能够为学生提供动力,让其重视过程,这样能够将其注意集中在训练当中,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运动水平,让其感知体育的魅力,从而走进体育的世界。教师可采取目标激励开展训练,让其通过努力来完成目标,这样能够促使其进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小学三年级体育第三部分第一章《跑与游戏单元》一课为例,跑步是足球运动中必备的技能,为此,教师应格外注重跑步训练,跑步能够锻炼学生的速度与耐力,以便养成良好的体魄。在开展训练时,教师应向同学们介绍跑步的原理以及技能,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准备。应采取目标激励法来开展训练,根据体育能力制定目标,并要求其向着目标努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同学们对足球运动产生兴趣,促使其参与训练,从而完成训练目标。
        (三)竞赛激励。在小学足球学习中,教师可通过组织体育竞赛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主参与训练,通过这样方式来激发其胜负欲。

为此,可组织社团足球比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为其制定训练方案,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爱上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其体育素养。以小学三年级第三部分第六章《小足球与游戏单元》一课为例,在开展训练之前,教师应先教授学生有关足球的技能,让其学会控制球的方法,为今后的训练打下基础。教师可运用竞赛激励法来开展训练,可将班级成员分成两队,一方为进攻方,一方为防守方,让其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这样方式能够激发其胜负欲,让其了解游戏规则。同时也方便教师验收教学成果,了解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传停球的力度以及准确性,能够发现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完善训练方案。
        二、营造良好社团环境
        氛围的好坏影响着社团建设,良好的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热情,让其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便于锻炼体魄。恶劣的环境会让其感到烦躁,致使其无法集中注意,让其不在愿意参加社团活动,这不利于社团的管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行为,多与其交流,以便了解其想法,便于实施管理制度。应活跃社团氛围,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并将此作为吸引点,这样就能够促使其参加体育锻炼[2]。同时也应激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让其在活动中了解体育精神,感受运动文化,以此来推动训练进程。在校园内,教师应宣传社团活动,以此来扩大知名度。虽说足球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会对足球产生抵触,会认为参加足球社团会影响学生学习,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这时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联系,与其交流,让其明白足球的重要性以及社团设立的原因,以此来降低家长对运动的误解。可邀请家长来参加社团足球比赛,这样能够让家长发现学生的运动天赋,并直观的感受体育魅力,以此来得到家长的支持,为管理社团活动奠定基础。
        三、培养体育素养
        足球运动是一种体育文化,不能只组织活动,也要建立完成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更好的规范学生行为,以此来保障社团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应向学校方面提出建议,让其出台相应的管理体系,并派人监督校园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社团的重要性,明白学校对社团的关注程度,促使其参与活动,能够推动社团进程[3]。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训练,让其在训练中提升自身运动技能。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发现其身上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更改教学方案,以便将训练的最大效果发挥出来。如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引导其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提出改正意见,同时也应给予其鼓励,帮助其养成体育自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足球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其体魄,有助于其健康成长。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符合其身体素质的训练计划,在通过激励教育法来调动情绪,使其主动参与训练,让其听从教师指导,有利于完成社团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博峰.太原市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研究[D].中北大学,2018.
[2]巫桂华.激励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0:69-70+73.
[3]杜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探析[J].科普童话,2017,4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