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让学生念念不忘的老师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于娇
[导读] 最近几十年“爱的教育”甚嚣尘上,与传统教育中的“戒尺教育”激烈碰撞,“戒尺教育”的萎靡之势日趋明显。
        于娇
        莱州市柞村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261429


        最近几十年“爱的教育”甚嚣尘上,与传统教育中的“戒尺教育”激烈碰撞,“戒尺教育”的萎靡之势日趋明显。刚开始从教之时我的疑虑丛生,这个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是如何在与中华几千年的教育智慧角逐中占据佳境的?这个答案在我一次次与学生较量,互学,共成长中日渐清晰。
        刚开始从教时,我就渴望做个让学生怀念的老师,学生纪律不好,作业完成不认真,或是行为习惯不规范,我总是一遍遍纠正,奈何败给学生的三秒记忆,怎么办?在与学生交流总是拿出与人为师的师者之尊:在课业学习时我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去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在学生一次次行为不规范时也是霸道的想让学生去改正。可是收效甚微。在一次次的摸索前行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是个性飞扬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思想深度,渴望被平等对待。后来,我管理班级事物时总是与他们平等交流,共商班事,提前商量好惩罚机制及弥补措施。这样学生完成情况非常好,即使有的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也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最终完成,效果显著。我想一个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么重要啊!
        教师是一份职业,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更是一份对学生沉甸甸的爱。如果你只是把他当做谋生的手段,出于一份责任与义务来进行工作,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力,倾注爱来浇灌的花朵必然艳丽,倾注爱的管理必然细心,倾注爱的相处必然有人情味,学生必然会喜欢你。
我想一个老师的爱心多么重要啊!
        说实话开学前我比较惴惴不安,夜不能寐,这级二年级的纪律与课堂氛围每位任课老师深有体会。老师进门了,学生照样各自干自己的事情;上课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左顾右盼;纪律难以维持了,相信每位老师也都费尽心力、绞尽脑汁,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也反思过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对,为此我不断地尝试;怀疑过是不是我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不对,未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亦或是我的专业水准不够,不足以取得学生的信服。我做过很多努力,情况未有丝毫的改进。我绝望,气馁,我真是黔驴技穷,毫无办法。
        新学期,我也不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踏入教室的,我的脚步和我的心一样急促,打鼓;走进教室孩子们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老师,我想这也许是孩子刚开学,学习的新鲜劲还没过,我又想这节课是刚开始,你们还能坚持一节课,结果孩子们是惊喜的,果然坚持了一节课,。说实话我很开心,也充满期待。
        第二节课,学生写字词,又让我惊讶。小森平时上课一直坐在地上,还经常在地上爬来爬去,坐不住三分钟,脾气也特暴躁,还经常去打扰别的同学。可是这节课连小森也在伏案写作,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第三节课是连上,一进教师,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老师,我们写作业吧!”
这时,小森说:“老师,你就让我们写吧。”我没有理会小森,问同学们说:“我们先上课,上完课给你时间写,但是要好好表现好不好。”同学们答应了。讲完课小森说老师我的数学刚学的两本书都写完了,您帮我检查检查好不好?我也好奇这位平时连笔都不握的同学做的怎样,也是为了鼓励他,检查中发现小森做的这两本书中只有两处错误,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他很聪明,反应很快。
    通过这三节课的感受,我发现每位孩子都是璞玉,我们应该耐心的等待,静待花开。枯黄的杂草,也能开出娇艳的花。


        今年我从教的另一个班,他们各具特点、活灵活现,每个人都展现着自己的个性,这也导致他们班无法整合,难于管理,为此我也时时的批评他们,不厌其烦的叮嘱。为此,我也想学生会不会早已厌烦,很讨厌我。可是,当走在校园中,他们班学生犹为热情的集体跟我打招呼时,我才明白倾注心力与爱的教育永远不会蒙尘。尤为让我感动不已的是班上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由于自律性差,我在班上对他的管理及其严格,时常叮嘱,反复和他磋磨,但是他每次见到我都很开心,隔老远跑过来和我打招呼。我想一个老师的付出多么重要啊!
我现在还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的音容笑貌,记得他讲课时的侃侃而谈,记得他对我的殷切期盼,并带着这种期盼负重前行,从未忘却。
        新学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开始了,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时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只见全体师生庄严肃穆,满含深情,不知你那脑海中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到了红军战士在前线的殊死搏杀,想到了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累累白骨,想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励精图治,更想到了今天安定富足生活的弥足珍贵。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国家,更应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居安思危,忆苦思甜。
        试想一位老师谆谆教导学生看见垃圾要捡起来,可是走在垃圾旁你却目不斜视;试想一位老师苦口婆心的动员学生我们要助人为乐,可是走到摔倒的老人旁你却熟视无睹 ;又试想你整天不厌其烦的教育学生您们要好好学习,可是你却无一点业务上的精进。这样的老师教育的学生会怎样呢?学生又会信服你的教育吗?又试想老师走在校园中看见垃圾随手捡起来,校园中的那长着如神双眸的学生会无动于衷吗?又试想老师走在嘈杂大街上看起老人摔倒主动扶起来,街上那洞悉事物的学生会无动于衷吗?又试想老师下课在办公室里在看书学习,教师里的学生还会嫌老师啰嗦吗?我想让学生念念不忘的不止知识,还有你的品行。
        人都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认为它的精深博大涵盖在各个方面:你的坐立行走,有礼;你的为人处世,有仪;你的待人接物,有据。它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沁人的芬芳,也无时无刻不让人忘却对它的迷恋。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加知道传统文化对教学的影响。
        每次一年级开学,小学生洋溢着开心的笑脸,热情的打招呼。看见长者就说“老师好”,这一句简单的话,既包含一个初入校园的孩子对校园这个神圣地方的无限向往,也包含他对知识的渴求,对学问的膜拜。可是只有书本中的学问才是我们要学的吗?一句问候,是礼貌,是教养;一种礼让,是谦逊,是美德;一腔的奋发,是向上,是不息。我们教师可否把这骨子里的东西,传承下去,让自己的学生做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呢?
我姑姑生孩子晚,我弟弟刚出生时,我姑去我奶奶家,冬天在屋里怕风吹着,都要拉上窗帘。出趟门,要里三层外三层,帽子、手套,捂耳朵的,遮脸的一样不少。可是我弟弟感冒发烧是常事,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我弟弟小时老感冒,导致嗓子发炎,孩子做错事,教育几句,孩子就哭,怕孩子上火导致嗓子发炎,不教育,结果现在我弟弟天不怕地不怕,我爷爷看不下去说几句就骂我爷爷,我爷气的鼓鼓的,我爸我叔还有我们那真是连口粗气都不敢在我爷爷面前喘,居然被一孩子气的。我弟现在大了,我姑知道教育了,可是为时已晚,我姑说一句,我弟能顶十句,整天在家上演全武行。有一回在爷爷家,上演同一剧目,我爷爷说你要教育回家教育去。不要楼上楼下全知道,我丢不起这个人。子不教,父之过,古人诚不欺我。今天我才能懂得夸美纽斯的一句话”人人受教育是唯一的必要”这句话的精髓。
        我希望成为一名让学生念念不忘的老师,带给他们希望,带给他们动力,带个他们温暖,当他们想要放弃时,想起老师的期盼,他们能跨过坎坷;当他们被社会磨平棱角要泯灭于芸芸众生时,想起老师的叮嘱,能够奋力前行;当他们失意怯冷时,想起老师的关怀,能够不畏风雨。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幸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