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412001
【摘要】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家对我们影响十分巨大。而在其创作的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很多作品都具有浓厚的生态意识和地域特点。这种独具一格的特点使得他的小说具有特别的魅力。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把自然生态与社会和谐当做是理想生活的一种诗意追求,这也许是与他的生活有关,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小说创作;生态之思;自然景观
20世纪是文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启蒙文学和左翼文学发展过度的重要时期,而沈从文却处在这两中思潮之外,他将自己称为“乡下人”,在他所做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发展期常常将自然景观和生态湖景渗入作品中,通过虚构的小说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而这样也是沈从文作品的独特之处。本文通过主要对沈从文作品作出分析,就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行探讨。
1.自然之美中生态之思
沈从文作为享有“自然之子”美誉的乡土作家,其很多作品中都包含对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依恋。他将表达自然主题的思想在现代文学提高了一个层次。在分析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结构和主题时,我们发现他将自然美景作为抨击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尺度,并独辟路径,建立一种健康、优美而又与自然相生相成的生态形式[1]。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里,他热衷于营造一个跃动而具有较高活力的自然世界。如在《边城》中,作者将对湘西自然景观的赞美寄情于古代文人的雅士情节中,从而展现给读者一个更阿基唯美的自然环境。让读者读后不禁为作者笔功所折服。又或者在他的《从文自传》中,对湘西景观他是这样描写:“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二,多米,多桔柚。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渐入高原,近抵苗乡,万山重叠,大小重叠的山中,大杉树以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蔓延各处。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润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长年清澈,其中多缀鱼、舞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河岸上那些人家里,常常可以见到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环绕“镇算”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在这里他将自然景观细致的描写出来,虽然作者知识通过真实的描写,但却无不展现了当地环境的优美,让让人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和和谐与活跃动态[2]。
2.人性之美中生态之思
沈从文作品中很多具有深刻的内在寓意,而他自己也热衷于探究人性美,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示更高的思想,从而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光辉。这可能是他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自己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共同的作用结果。作者从湘西走向北京,寻找文化梦,在这一过程中,他体会到更多的人性美,也体悟到很多的人性的卑劣[3]。但是在塑造作品的时候,作者往往通过对人性美的描写来来反应现实生活,而将人性的卑劣隐藏在人们所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正是这样的描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深度。在他所创作的《月下小景》中,作者就使用了恰当的文笔表达自己对古老山寨人性美的眷恋。在他的作品中,善于用苦恋的情人的结局来反应古老的陋习,从而展现出人性美的光环。通过热恋的悲剧斥责旧社会对人性的伤害。如在《边城》中,作者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把真善美集中体现到对翠翠的描写中,将翠翠刻画成美丽淳朴、通体透明、焕发自然美的钟灵之秀的形象。再如通过对老船夫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劳动人们的赞美。可以说和谐的、诗意的生命现实是沈从文所孜孜追求的。他讲究追求不讲地位,人人自尊自爱、甘苦与共的自然环境和彰显充满温暖的亲情。
3.社会和谐中生态之思
沈从文在谈创作的时候,就曾说过自己对美丽、纯洁、智慧的看法。他将这些情感因素融入到作品中,不断创作,并以不同形式来表现。透过对他创作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机的将真善美融合到一起,并在作品中追求和谐的社会美,倡导互助互爱、诚实守信的美好社会。这也是他创作的核心思想[4]。如,在他的代表作《边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这里人们聚集并做一些商品交易,但是也在其中的描写中,显示出了“情义”。在交易中没有注入铜臭气息,而是将原生态人物秉性展示出来。在描写妓女的时候,作者这样描写,熟悉之后,钱已经不是主要关注点,而在于情义之间。妓女本是为了生存而出卖自己的肉体,而与过往客商熟悉之后,便可以连钱也不要。这是城市生活所不存在的。而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大概就是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社会的和谐之美了。
4.结语
沈从文在创作时,常常在大自然中寻找乐园,吐露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在他的作品中也往往有乡土情感的流露。这与他的童年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他的童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颠簸流离的生活中,亲身目睹了很多底层人们的生活。而在创作中,作者又寄于对他们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的创作。
【参考文献】
[1]佘爱春. 生命绿色的远景凝眸 --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生态意识[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纪江明, 张乐天. 论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生态哲学思想[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23(001):97-100.
[3]吴梅菊. 沈从文作品中浪漫主义与生态思想融合的探讨[J]. 长城, 2011, 000(010):P.72-73.
[4]张丽芳.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 南昌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