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 张智
[导读] 教师在开展高职计算机教学时,需要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改革策略,以此才能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达到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才能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
        张智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635001
        摘要: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使用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此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并达到为学生今后就业与发展提供帮助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高职计算机教学时,需要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改革策略,以此才能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达到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才能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自身专业的建设已然与社会化的岗位发展紧密结合。而在目前,社会化岗位的建设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也必须要在信息网络这一领域寻求更多的可能性。而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带领学生了解网络世界,掌握现代化设备操作技能的重要支点,在这种全民计算机能力发展的浪潮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一、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培训模式和培训目标决定了新一轮改革的方向。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我们要关注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因为方向决定着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计算机教育教学能否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内部需求。因此,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和教学专业应以经济市场内部发展规律为指导,来满足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体现当代高校发展的多元价值。为了满足人才的多种需求,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有必要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以“全人教育”和“社会需求导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人才培养体系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1计算机教育程度有不同的差异
        高职院校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可用“分层教学”方法,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经过实践尝试这种“分层教学”,取得很大的效果。但这只是对学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开始,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分类,需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设置课程也需改变。
        2.2缺乏科学的课程设计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中,为了在未来的社会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师不仅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观念,应着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保证知识观念能跟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且还应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科学性、稳定性和周期性的高校课程设计原理,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和教学内容。当今,还没有尚未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课程设计,是高校的普遍缺陷,导致高校课程设计的频繁修订,效果大大降低。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3.1方法上的改革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本身就十分迅捷,其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教师也必须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应当把课堂建设的核心放到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应当以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为中心,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进行探究,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灵活应对来自岗位的挑战。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等教学模式。

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做好学前准备,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堂任务。另外,教师也要发挥出问题的引导作用,不仅自己要设计出开放性且趣味性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及时表达出内心的困惑和不解,让学生对特定的理论进行辩证探讨,甚至是批判和质疑,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在前后知识的矛盾中,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2理论实践结合
        首先,因为学生自身的水平不同,那么针对计算机的接受能力也就各不相同。教师在这其中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最为关键,要能够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不积极的时候,应该给予夸奖。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适当的和学生交流,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有自信,也就对计算机这门课程更加热爱。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给予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进行解决。比如,在学习WORD软件处理表格过程中,就可以先让学生来制作一个表格,然后再让学生制作较为复杂的物品出库单。教师通过这样的实践方法,就能够让学生很好了解基础内容和重点。比如,在表格中格式怎么设计?底纹怎么添加等等,让学生能够带这些问题来进行学习,进而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因为教师在进行实践过程中,大多都是在学校机房来进行实践。但是,很多教师都将理论和实践分开,也就是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在机房实践。而学生在听教师讲解过程中,并不能够有效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和机房一体化,将课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这样就能够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不结合的问题。
        3.3帮助校外实习
        高职的学生不仅需要在校园内参与计算机教学,还需要在实习中提升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以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与社会进行接触。并使学生了解在社会中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从而不仅可以加强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在社会中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最终可以达到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牢固基础的目的。例如: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并安排教师帮助学生实习。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基层和地点进行实习,以此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感受在社会不同地点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从而可以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提供帮助。学校需要安排辅助实习经验丰富,并具有超高的计算机能力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习,以此不仅可以在学生疑惑或无法进行工作时进行指导,还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制定更详细更安全的计划,以此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还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实习工作,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实习掌握一定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产生一定的职业意识,以此可以为学生今后独自进入社会提供帮助。学校以此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可以在安全的范围中,帮助学生感受社会并产生职业意识,以此可以为学生今后独自进行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教师在开展高职计算机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设施、教师资源、教学教材这三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改革策略,并要求学校根据教学条件、教学方式和校外实习完成改革策略,以此才能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并使学生能够拥有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从而才能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并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提供帮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勇.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04):220-221.
[2]魏威.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22):91.
[3]周永涛.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J].国际公关,2019(05):131.
[4]李鸳.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124-125.
[5]李丽.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0):183.
        作者简介:张智,1988年11月生,男,汉,四川省邻水人,本科学历,助教,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邮编:635001,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新媒体运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