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治"走向"善治"--家长委员会破茧成蝶的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刘欣欣
[导读] 本文就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从“共治”到“善治”路上的阻碍入手,对其破茧成蝶的转变路径展开分析,以供借鉴。
        刘欣欣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晶晶中海康城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00
        摘要:家长委员会在辅助幼儿园管理、教学过程中角色始终较为被动,在家园共育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并为其对幼儿生活学习的主动“管治”带来了阻碍。本文就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从“共治”到“善治”路上的阻碍入手,对其破茧成蝶的转变路径展开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发展
前言:家长委员会作为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有效媒介,在连接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的过程中贡献了不少力量[1]。然而由于幼儿园和家长还没有习惯管理、教学、规划制定等权利在双方间的分配,导致家长委员会在于幼儿园“共治”的过程中多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不仅让家长委员会在与幼儿园“共治”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更会阻断家长委员会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的促进。对此,相关幼儿园应适当放宽权限,以使家长委员会的创立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一、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产生背景与职责概述
1.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产生背景
        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了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其主要任务,即发挥家长的专业与优势对幼儿的教育开展进行力所能及的支持,协助幼儿园顺畅展开与家长群体间的交流。逐渐教育部对家长委员会建立与推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家园共育在各地幼儿园的推行,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再一次被推向幼儿园及家长们的视线,家长委员会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2.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职责
        幼儿教育主要从日常教学、日常管理和家校交流三方面展开,所以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也应围绕以上三方面来进行。首先,家长委员会要加入到幼儿的管理当中。作为幼儿家长的代表,加强家长委员会对幼儿日常管理的参与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民主管理工作的展开。而家长委员会在这期间要做好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支持、配合与监督,并对幼儿园的规划工作提出恰当的意见和建议[2]。其次,家长委员会应渗透到幼儿的教学管理中。基于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覆盖和推广,家长委员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或资源优势帮助幼儿园争取到更多的教学开展所需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委员会应保持与幼儿园的密切沟通,以将自身的各方面优势充分运用到幼儿教学当中。最后,家长委员会应多多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群体的沟通交流,起到双向信息反馈的作用,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到幼儿园与家长群体教学观念的调和与统一。
二、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从“共治”到“善治”路上的“荆棘”
1.幼儿园管理中配合者的角色无法突破
        由于幼儿园对幼儿的日常管理模式较为固定,家长委员会加入到对幼儿的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切入点,大多数家长委员会都在幼儿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配合者的角色,即根据幼儿园的管理计划、教学安排来调整自身的家庭教育,极少有机会能够对幼儿园制定的计划、方案提出异议,或是即便提出了,幼儿园仍是以自身制定的计划为标准,仅将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参考对待,家长委员会没有具体的决策权力。
2.幼儿园教学中服从者的角色抑制发挥
        由于对幼儿园的规划与活动总是后知后觉,导致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常处于被动状态[3]。

作为教学活动的支持者与资源提供者,家长委员会既不清晰幼儿园活动安排的出发点、教育目的,也不明确自身能够提供的资源、物质支持具体包括什么,大多数时候是幼儿园方面提出了要求,家长委员会负责传达和履行。长此以往不仅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其对于幼儿园教学工作配合的积极性也会有所下降。
3.与幼儿园沟通中传达者的角色难见效果
        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本意是增进幼儿园与家长群体的交流,让彼此能在相互理解的情况下共同开展对幼儿的教育。然而当前许多幼儿园只是借助家长委员会进行教学计划、要求的传达,鲜少有对家长方面想法、意见的吸纳,而家长方面在运用自身权利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家长并不清楚自身在家校共育方面的职责、权利,只是将单方面的配合当作是与幼儿园“沟通”后最好的结果呈现。
三、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共治”破茧成蝶为“善治”的路径
1.明确家长委员会的管理权力及范围
        一方作为教育的助力一方作为辅助并不是家长委员会建立的目的和追求的效果,让家长委员会从“共治”中的合作者变成独立的“善治者”才能让出家长委员会的充分发挥。对此,笔者所在幼儿园采取了“放权共治”的策略,通过将幼儿日常管理权限向家长委员会转移,并明确他们的管理范围,增进了他们对幼儿日常管理的参与度。家长委员会获得了一定比例的幼儿管理决策权,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也日益提升,我园家长委员会对幼儿营养膳食和活动管理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挖掘家长委员会的参与热情与潜力
        从“共治”走向“善治”,必须有幼儿园与家长文员会的相互了解作为基础,只有家长委员会明确了幼儿园的每一次教育活动内容、流程及展开初衷,幼儿园对于家长委员会的资源、特长优势有一定概念,二者间的配合才能更加充分、有效。因而笔者所在幼儿园推行了定期的家长座谈会,育儿讲座和家长交流会等活动,旨在让家长及家长委员会成员借此机会增进对彼此的了解(育儿思想方面),并通过增加与园方间的交流,提升幼儿园与家长群体的合作默契,以进一步强化家长委员会在支持幼儿园活动中的热情。
3.扩大家长委员会的沟通职能和权力
        家长委员会的破茧成蝶还应从家长与园方真正建立密切交流开始。以往的家校交流、家校共育都是园方对家长群体教育观点、学习任务的单向分享和布置,家长被动接受不仅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交流,更容易引起家长对园方观点的分歧。自从笔者所在幼儿园拓宽了家校沟通渠道(微信群、掌通APP、钉钉群、QQ群等),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瞬间被拉近,加上赋予了家长委员会以意见落实监督职能,许多家长的意见也逐渐进入到了幼儿教育的规划中,真正实现了家校交流的加深。
结语:家长委员会是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若要增进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管理和参与,则必须对家长委员会这一传递纽带进行权限的放宽,并引导、激发其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潜力,借助对其管理权限的明确,提升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话语权与监督权,以让家长委员会从与幼儿园“共治”蜕变成即便独立开展也能有序进行的“善治”,进而为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带来促进。
参考文献:
[1]王相锦. 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8, 000(011):P.112-112.
[2]方燕. 家园合作中家长委员会的落实现状研究——以某市某一民办幼儿园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26):146-147.
[3]何芳.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职责发挥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9, 000(009):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