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 让小学体育课堂焕发生命力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申莉
[导读] 小学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申莉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037100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趣味化教学也成为了焕发体育课堂生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基于此,文章将从调动小学生参与热情、树立小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简述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创设趣味化情境、设置趣味化游戏、树立典型性榜样等方面分析构建趣味化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趣味化教学;小学体育;活力课堂;重要性与策略
        引言: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而对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为了激发趣味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体育课堂的生命力和活跃性,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发展体育能力。依据以上目的,以下将对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开展趣味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体育课堂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体育教育的乐趣,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有一种天然的热爱,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身处于室外,在广阔的空间环境中和趣味性的氛围中,学生的天性会被充分的激发,他们对体育课堂的热情会达到高涨的状态,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性,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感受体育运动和体育项目的乐趣和魅力[1]。
(二)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碍于安全问题和教学任务的束缚,在教学时通常都是采取“我做你学”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他们无法自主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式,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所以体育课堂的氛围也就相对沉闷。但是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并逐渐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常情况下,趣味性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竞争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而这种方式能够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课堂的沉闷氛围,学生之间会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并在比赛和活动场景中增强对彼此的信任,所以学生的合作精神就会得到明显的增强。
        二、小学体育课堂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为了发挥出趣味性教学对体育课堂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趣味性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趣味情境、游戏、评价以及典型榜样的影响下,不断调动参与热情、增强合作精神、树立主体地位,从而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使体育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创设趣味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创设情境是小学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通过构建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学科教学的过程,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化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体育学科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以此活跃课堂氛围、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2]。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和技巧,如教师:“同学们,从前有一只小青蛙迷路来到了一片荷叶上,它找不到它的妈妈了,这时它看见不远处有另一片荷叶能够到达陆地,说不定妈妈就在陆地,但是小青蛙的个头是在太小了,它无法跳到另一片叶子上,它做了很多努力,一直没办法跳上去,就在这时,它的手臂向后使劲的一摆,身体微微前倾,没想到就这么跳到了另一片叶子上。同学们你们猜它是怎样跳过去的呢?”学生在教师讲完故事之后纷纷开始实践,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正确要领,以此完成趣味化教学的任务。
(二)设置趣味化游戏,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尤其是体育课堂中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在与其他伙伴的交流和沟通中,体会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为了发挥出趣味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可以设置趣味化的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小组竞赛中逐渐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体育运动的方法和精髓,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上册《400米跑或往返跑》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训练中掌握合作跑步的技巧,教师可以设置“两人三足”趣味化游戏活动,由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组成一个小组,将他们的其中一条腿绑在一起,在开始游戏之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熟悉同组伙伴的节奏和力度,保证游戏的安全性。游戏开始后,教师向正在跑步中的小组成员提出数学题,对第一个达到终点且口算正确的小组实施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增强合作精神,还能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树立典型性榜样,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能够在电视节目、新闻广播中获取大量的体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认识更多的体育运动员,学习运动员身上的体育精神。因此,在趣味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牢牢抓紧榜样的作用,通过树立典型性榜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能够将运动员身上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品质,以此完成趣味化体育教学的德育目标[3]。例如,在五年级下《小篮球》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出榜样的带头作用,教师可以为他们讲述知名篮球运动员的故事,比如科比在采访中说过的一句名言“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员身上的奋斗精神,从而激发起他们的体育兴趣。
(四)构建趣味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都以“做的好”“做的不错”这样枯燥的口头语言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而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很难辨别教师的真实想法,自然也就无法明显提升体育学习信心。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发挥趣味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可以构建趣味性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物质奖励等形式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找出努力方向、增强学习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面部表情“微笑”,再辅助以“你真棒,动作非常标准”等具体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以一种动态化的方式模仿学生的体育动作,以此来鼓励学生,也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引入适当的物质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趣味性的表扬,让他们逐渐增强体育学习的信心。
        结束语: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显示出了优越性,它能够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展开互动,所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因此,基于趣味性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不断优化趣味性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焕发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英.提高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数码设计(下),2020,9(4):188.
[2]吴建安.小学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20,(13):75.
[3]任在鹃.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活动的应用探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