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淑芳
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 355213
摘要;音乐的学习虽然是属于学生兴趣的一种,不会记入学生的成绩,但是学生学习的时候也应该秉持着想要增强一种其他的能力、想拥有更多、更丰富的知识的态度来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才是有效率的。设置音乐课程就是为了能够发现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位学生取得更全面地发展,所以各个课程的开设也是为了让每位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课程形式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课程魅力,从而促进他们自身内涵地丰富。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与策略
正文: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以及思维活跃性。欣赏音乐是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这段音乐中放松身心,并能够带着思维来思考里面包含的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去听一首歌曲,而是让他们真正的能够从这首歌曲中找到之前学习过的音乐知识。只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学生才可以将这些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那么他们在音乐课程中也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
1.1学生欣赏的思想不活跃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能更多的就是投入其中欣赏每一首音乐,而他们对于这首音乐缺乏思考性。欣赏音乐也就是在让学生用一种欣赏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每一首音乐都会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会有使用的一些音乐乐器和节奏,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可以去分析这首音乐,能够找到这种音乐中可以找到的音乐知识,让他们学会将知识运用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向活跃的方向发展。
1.2学生记忆不深刻
往往学生在听完一段音乐过后,对这段音乐能记住的记忆点并不多,而且老师带着学生欣赏一遍过后,学生对于这种音乐的了解也不是很深,所以就是学生每听完一首歌曲,那么这首歌曲就会随着学生投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而逐渐淡忘。但是老师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欣赏音乐,是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想要的知识,可以让他们记忆一些知识、感受音乐素养。所以老师在领着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们记忆更加深刻,对相应的音乐知识点也能够记忆准确。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策略
2.1合作欣赏,促进思维活跃性
想要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思维活跃性,老师就需要运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表达一些与音乐相对应的思想,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也能够认真地思考,这样才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欣赏完这一段音乐也才更有效率。而且学生相互讨论完成之后,他们对于这首歌曲地认识也能够更加全面,那么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记忆的也能够更加深刻,对这首歌曲保留的印象也可以更完整且长久。
例如,在欣赏《土风舞》的音乐歌曲时,这首歌曲需要让学生可以找到其中的切分音,并且老师在让学生欣赏每一首歌曲的时候都应该让他们找到其中使用的乐器,这样让学生对乐器有灵敏度,那么学生在欣赏每一首歌曲的时候,才能够秉持着音乐专业的素养来欣赏,也才能够认真地感受其中的魅力之处。老师让学生在聆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分成小组坐在一起,这个时候老师会让每一个小组有一个专门记录讨论知识的学生,这位学生需要记录在聆听音乐中小组一共讨论了几次,讨论的重点内容是什么。那么在一首歌曲聆听完之后,老师就需要让每一个小组记录的成员,将记录的内容进行展示,展示的过程就是让其他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他小组的聆听过程是否仔细,是否真正的讨论了一些能够被发现的音乐知识。利用这样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真正的带着思维去欣赏音乐,让他们可以积累到更多音乐知识。
2.2丰富情境,丰富情感
欣赏音乐必须要用丰富的情感,老师在丰富学生情感之前,也应该做一些好的措施,可以通过丰富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有更丰富的情感来学习音乐课程中的内容,而且有了情感,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体会这首音乐表达的真正思想内容。
例如,在学习《春晓》的音乐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有一个情境地感受,在课程的开始,老师可以找到关于春天的一些图片,将这些图片播放出来,让每位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图片感受到春天的样态。而且在学生观看图片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在内心中想在春天能够去哪些地方?能够完成一些什么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置于春天的情境中,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样学生才可以在接下来的音乐欣赏中有更丰富充沛且正确的情感。而且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处于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旁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河水也在淅沥沥的流着,这样再让学生学习接下来的音乐也能够更有效率。
结束语:无论用什么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让每一位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音乐的教学可以更有效率,让每位学生在学习完音乐课程的时候能有所收获。所以在运用每一种措施之前都要考虑的是学生本身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结合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 章悠. 北方音乐. 2019(24)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三步走”[J]. 廖丽美. 黄河之声. 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