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丽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 要: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以《作物标准化生产》课程教学分析与设计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构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框架,提出了构建该框架的主要途径,介绍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并调查分析了该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
关键词:学生能力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
作物生产是农业科学中农学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高职涉农学生的专业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于一体。人才培养以掌握作物生产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为主,以适应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对农学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就作物生产课程而言,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新知识融入不够,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引入传统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手段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将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科技相联系,构建融合移动教学APP、微课等多形式的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传统面授式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实践技能掌握不扎实、与教师互动不够等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作物标准化生产》课程为例,对现有实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设计与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一、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学习方式,将传统面授教学(线下)与网络在线教学(线上)优势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更佳教学效果的现代教学模式[1]。针对作物生产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借助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在课堂中构建以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为导向的“传统讲授模式+教学做一体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融合,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图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基本框架
二、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途径
1.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凝练整合教学内容
按照作物生产类课程内容的特点,在了解学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标准、知识结构、学情等基础信息进行分析,明确核心知识点,梳理逻辑关系,研究文献资料,整合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实践目标等不同层面出发,按照模块专题开展理论与实践学习,围绕不同的生产主体进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图2:《作物标准化生产》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2.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关键点,优化布局教学设计
作物生产类课程突出实践性的特征,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基础理论渗透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创设以作物生产为载体的不同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反思等,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经验分享、理论应用等。如:分别围绕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思维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等不同的教学目标类型,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劳动成果,阐述劳动过程,实践体验练习、讨论总结评价等。
图3:《作物标准化生产》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设计
3.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关键点,完善教学综合评价
该课程紧紧围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采用多元化、信息化、阶梯式的评价标准。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实时记录学生基础知识的完成情况,包括签到、PPT课件、教学视频、拓展资料学习完成率、课堂互动活跃度、主题讨论参与度、课堂测验与章节测试得分等。围绕教学课例目标设计,按照任务完成效果,将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沟通交流、价值情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不同维度的职业素养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时掌握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及时优化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堂教学采用立体式课堂教学实施模型(如图4所示)。以“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线上认知+线下探究”为主,将传统教授与翻转课堂结合,重视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促进知识积累转化及学生能力提升、情感目标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课前以获取新知为主,由教师主导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自主学习;课程以小组协作为主导,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后以总结反思为主,达到深度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
图4:立体式课堂教学实践模型图
教师打破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到真实的工作任务情境之中,利用多元化学习资源、多样化学习方法、多节点思政渗透,不断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知识的迁移、内容的拓展以及实践应用、评价反思等,在教与学循序渐进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重建、认知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模式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对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55.9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43.64%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43.1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41.3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有77.73%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非常高,72.73%的学生对重点知识全部掌握。84.09%的学生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且有85.91%的同学认为效果非常好。81.36%的学生认为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习成绩非常有必要,85.91%的学生认为使用网络学习平台,从网络学习资源中获取知识效果较好。
五、小结
本文结合作物生产类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手段,融合移动教学、在线教学等新型的学习模式,构建了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导向的“传统讲授模式+教学做一体模式+翻转课堂模式”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凝练整合、教学设计优化、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并通过应用效果调查分析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课例设计与目标。结果显示: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参与度有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实际操作更加熟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永纳.基于学习通的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2020.4,(10)9-10
[1基金项目 武威职业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XZ2019Z07;武威职业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X2020-JWC-JG-Y56。
作者简介 赵晓丽(1982——),女,汉族,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学及农业生产类课程教育、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以《作物标准化生产》课程教学分析与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