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教育在西部农民中的引导意义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陈国强
[导读]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愈来愈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西部山区农民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陈国强
        (江南大学马思主义学院 无锡 214122 )

        [摘 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愈来愈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西部山区农民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西部山区农民的引导意义为研究方向,从地理环境、思想认识、政策引导、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西部山区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调动农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山区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完善,农民思想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西部山区固有的不足,与我国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农民的思想意识仍然比较落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他们认为广大群众需要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指导,“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西部山区的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民对美好生活有一定的向往,提高自我意识。组织农民运用合理的方式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从农民群体的分散性、落后性、保守性、愚昧性等特征出发,关注农民贫困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分析农民受苦的原因,引导农民认识自身利益,提高农民思想觉悟,促进农民和农业发展;对农民开展理论教育和政策宣传,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西部山区的农民主动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对西部山区地理环境进行改造,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为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农民更好结合实际
        我国西部山区地理环境差,交通不便,农民与外界交流少,实现自我解放比较困难,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与引导。受当地生产方式、生活条件、社会教育等因素影响,农民的思想意识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具有一定的落后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民持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民认识到自身状况的不足和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所在,认识到社会发展的状态及未来发展趋势,主动改变思想意识,突破自身的狭隘思想使其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思想保持一致;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政策宣传、思想教育,转变其观念以达到教育农民,解放农民思想的目的。受地形影响,西部山区农民居住比较分散,尽管农民人数众多,但是他们分散山区各个角落,彼此的生活交往少,利益牵连少,社会信息相对城市而言比较闭塞,生活比较单调,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较少,很少去思考出现贫困的根源。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就指出:“尽管农村的生活条件——住处分散、环境安定、职业固定,因而思想也就保守——对任何发展都很不利,贫穷和匮乏还是产生了自己的结果。”[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近几年,西部山区机械化生产有所推行,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固有的不足,小农生产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农民被束缚在小块土地之中,依靠传统的生产工具,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落后的生产方式很难使农民从体力劳动和旧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小农生产方式导致农民反应迟钝、目光短浅,对城市了解较少。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优秀人才很难引进,导致农民文化教育匮乏,缺少精神生活,许多农民依旧相信迷信,思想未开化。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多渠道全方位,运用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的感染力。西部地区农村较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但互联网在西部农村已然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用互联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实,积极推送主流价值观信息,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利用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从西部山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紧密结合时代条件的变化,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好的去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农民解放思想
        分析我国西部山区农民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群体的农民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政策去引导。总体来说,我国主要通过舆论宣传、革命实践、示范引导的方法去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西部山区农民文化程度低,且长期生活在比较封闭的乡村,与外界直接交流较少,对理论不能进行强制灌输。生硬的理论宣传教育难以对农民的影响,以农民现有的思维意识很难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农民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从中获得实际的经验看法,才能更直接地产生认识。面对西部山区造成贫困的实际情况,我国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的引导下对西部山区进行经济与资源支持,通过政策支持,让农民亲身体会到政府政策的惠民性,让农民愿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破除自身长久以来形成的陈旧观念,主动的去接受新思想,树立新思想,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新思想,农民就有可能抛弃身上不切实际的幻想,实现自我改造,创造自身价值,通过自身实践,农民才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经验教训。“不要硬把别人在开始时还不了解、但很快就能学会的一些东西灌输给别人,从而使初期不可避免的混乱现象变本加厉。”[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当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据统计,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贫穷人数较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国家应根据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差、农业产业增收难等问题出台符合农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切实做到政策惠民,政策利民。
        示范引导对提升农民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农民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价值观念与行为标准及生活习惯仍具有现代性特点,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用示范引导的方法教育农民,经常考虑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认知能力,尊重农民的认知基础,让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接近城镇化。以实现农民现代化为着力点,把握现代化标准,用现代化的标准和理念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放农民思想。通过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的方法,让西部山区的农民看到更加实惠和更加有效的利民政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的吸引力与成效性。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清晰。进入新时代,用新的理论去武装农民,特别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需要重视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农民思想意识,用政策去引导农民提高思想意识,深刻把握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农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农民提高生产率
        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导致西部山区日常生产创造的经济效益不高,产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成效不大。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学习能力弱,受封建迷信和传统观念影响强,小农意识观念比较强烈。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对农民进行理论培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要发展当地经济,仅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是无法实现,尽管国家出台了大量的利农惠农政策,但西部山区经济发展依旧缓慢,在产业引进和人才引进方面仍然缺乏优势,没有产业,缺乏人才,就很难使产业走出去,要加快西部山区的发展,引进产业和引进人才是当前首要任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产业,引进人才,提高当地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保证西部山区的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但“三农”问题始终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村农业作为优先发展重点,大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忘记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还是要求中国共产党要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西部山区农民思想认识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西部山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同的环境下农民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因此,把握我西部山区农民认识的特殊性对于提高西部山区农民生产效率有很大帮助。
        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①《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0]从这一数据来看,提升农民的思想认识是很有必要的。我国西部山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观念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改变,但与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相比较,农民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欠缺性。用新思想武装农民,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意识,科学分析农民的实际情况,用理论教育农民,用真理感召农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时刻把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摆在前列,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逐渐消除顽固的小农思想,改变现有的地理环境,在提高生产率的基础上平稳实现增收增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教育农民为实现乡村振兴奉献自己有效的力量。多途径多方式地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各方面的教育作用,在提高生产率的基础上积极的发挥我国西部山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培养农民树立真确的思想意识,为我国为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西部山区农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不断奋斗。
        
        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要从解决农民关心和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把解决农民的切身物质利益与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解决农民的突出问题和反映强烈的问题,让农民认识到社会发展方向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主动抛弃身上陈旧和错误的观念,克服自身保守性,能够积极的去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我国西部山区农民生活比较贫困,对物质利益的得失非常敏感,农民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与农民的物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物质利益的得失对农民得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时刻维护农民利益,关注农民利益。当前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做实在的事情,依靠实际行动和科学纲领为农民谋福利,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面对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农民想要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在现有条件下要通过团结协作改变当前现状,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越是贫穷的地方,就越要求团结,从解决农民的实际利益问题入手,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西部山区虽然地理环境比较差,但只要农民团结起来,美好生活依然能够创造。西部山区的农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及先进的事物,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对此置之不理,调查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能加强农民之间的团结协作,对农民要用科学的理论学说去说服教育,不能用抽象、空洞、言之无物的传教式言论。重视学校教育,提高农民的识字水平和文化程度,提高农民思想认识要坚持坚持物质利益和教育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农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培养农民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分析造成农民分散性、落后性、保守性和愚昧性等特征形成的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制定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制度政策,从农民的根本利益需求出发,团结广大农民群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加强西部山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西部山区现有环境下进行有效改造,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我国西部山区农民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紧密结合我国西部山区实际情况,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脱离时代的发展和时代问题而抽象地对农民进行理论灌输,在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帮助农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陈国强(1991.08-),男,甘肃会宁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石昌明.《贫困山区思想政治教育》[J].民族团结.2000年08期
[5]王学俭,宫长瑞.《改善民生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6]邓国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07期
[7]陈东琼,张 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1期
[8]《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0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20 世 纪 美 国 激 进 思 想 传 统 研 究 ”(项 目 编 号 :16BKS072)阶 段 性 研 究 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