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   张立军
[导读]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它不仅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张立军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276000)
        摘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它不仅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语文学科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备受师生和家长的重视。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精讲精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它是在课堂教学40多分钟内实现语文高效率的渠道之一,是培养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为此,本文立足于这一教学问题,对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字: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途径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效地实现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我们如何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借鉴。
        一、借助于导学案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依赖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而学生的自主预习则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因为课堂时间紧凑,学生必须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完成导学案,在自主预习中,学生可利用导学案等方式完成课本预习、学习目标的认识和重难点的简要分析等内容,为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以“观沧海”为例,笔者在导学案中明确了学习目的,如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诗句的翻译与背诵、重点诗句的理解分析等,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高效课堂模式下,导学案的制作和学生的自主预习过程都很重要,教师要认真对待,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二、转变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价值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与时俱进,跟上新课改的步代,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以学生为核心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另外,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区分教学重难点,提出启发式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借助阅读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事件的印象,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以“天上的街市”一课为例,文本取材于古代牛郎织女的传奇故事,以作者的新奇联想描绘出《天上的街市》的绚丽多彩。笔者在学生读诗过程中,以经典句式为素材,鼓励学生按照句式造句,加深对景物的理解。待学生们读完课后,笔者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引发他们深入研读和探讨,如 “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什么区别?”并且,笔者在学生们的讨论中要适当提示和点拨,启发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来对事件进行分析,要求他们立足于诗人的立场进行思考,以及分析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感受,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


        三、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实施教学,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知识,把合作交流与教学任务相结合,体现出“合作共赢、寓教于乐”的思想。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著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无趣单调”感,使其变得活泼有趣,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做游戏时更加集中注意力,能够处于一种思维敏捷、心情愉快的状态,学生能够更主动高效地学习,势必将显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以“新闻二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知识,了解解放战争的概况,感受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气概,从文体上把握新闻的特点,并体会文章语言的精确和精炼。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分成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组织开展了“我是小记者”小组合作游戏活动,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交流和探讨,在该过程中,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进行了高质量的学习,顺利完成了该课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
        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性
        学习语文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理解,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其内涵,并内化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况且,语言文字中孕含着丰富有情感及生活哲理,也并非教师的三言两语就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更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会。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及探究欲望,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以循循善导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到课本的核心知识内容。此外,该教学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专注力,避免他们学习注意力出现松懈焕散的状况。通过课堂提问训练,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促进其思维素养提升,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效果。
        例如:以“孔乙己”一课为例, 该课主公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特色人物,这篇文章也是重点学习对象。首先,笔者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预习时间,在教授时,笔者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如下启发性问题:“文中主要叙述了孔乙己的哪几件事?对他的描写采取了哪些方法?以及人们对他持有的态度与看法?对于孔乙己最后的结局,大家有何感想?通过连续发言,引导学生递进式地逐渐深入探究课文的重要内容,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门扉,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这种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法,无疑使教学更富成效。
        总而言之,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新知有效途径,是学生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与学生相适宜的高效语文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而且能显著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本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进行详细地探讨,希冀能给其他教师以启示,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宏. 浅析如何打造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3)
        [2] 马海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初探[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