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邓友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各地区通过制定合理
        邓友
        中部自然资源工程技术(湖北)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7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各地区通过制定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背景,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此后结合具体实践说明乡村振兴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引言: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各地相关部门在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任务的基础上,规划合理的实施路径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从而为振兴乡村贡献力量。
        
        一、乡村振兴的困境
        1.内生动力不足。当前我国在精准扶贫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乡村环境中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对乡村振兴起到明显抑制作用。部分地区并未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久过程,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急于求成表现,同样对农村内生动力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基层组织根据乡村振兴的要求面向农民开设相关培训,但是由于农民对新理念、新技术接受能力偏弱,培训落实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内生动力始终处于偏低水平。
        2.政策资金不到位。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与政策和资金关系密切,现行乡村振兴体系中有关空间规划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另外包括部分农业资金,如果当地财政状况以及资金周转情况不佳,则容易导致资金供应的断裂。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突出问题,基层组织在推行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必需的政策支持,对政策性资金的筹措极为不利,农村国土规划规模始终无法真正扩大,同时对资金的回笼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1.合理划分空间。当前乡村振兴体系中通常采用“三区三线”方式,将全部空间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类型;对每一类型区域的边界的划分十分重要,城镇空间的边界一般为城镇开发边界,农业与生态则对应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国土空间的划分要秉承合理原则,在合理规划不同类型区域的同时明确每类区域的底线,同时与地区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保证一致性的同时确保分界控制线的合理性。空间的划分同样体现底线原则,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精细化程度与管控强度,从而形成良性的上下互动沟通机制,保证上级要求准确传达到下级单位,同时下级单位的诉求能够快速上传到上级主管部门。
        2.深化生态治理理念。生态治理始终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号召下,更加强调生态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在乡村领域的国土规划内容中同样强调生态治理因素,不可忽视的是在现行乡村治理体系中还存在很多与生态理念不符合的现象,大量乡镇化工企业的布局对乡村生态造成严重消极影响。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路径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生态治理的观念,通过国土规划方式设定生态用地红线,从根本上保证乡村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乡村生态治理的范畴远不止于此,加强乡村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生态治理理念的根本体现,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保证乡村区域内的基本环境,对于优化乡村生态环境、落实生态治理理念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1.实践区域总体情况。某市临港园区区位优良且交通便捷,近年来伴随着产业加速布局取得丰硕的经济发展成果。但是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山地丘陵众多,乡村振兴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临港园区管委会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核与核心,高标准谋划区域内的乡村振兴。
        2.乡村振兴格局布局。

该区域在布局乡村振兴格局的过程中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布局角度出发,组织专业人员组成乡村振兴工作小组,编制区域内乡村振兴规划以及任务进度表,明确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负责部门和人员,在保证乡村振兴任务落实到位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该区域对乡村振兴的谋划突出“产城融合”理念,加强区域内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构建集城镇、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空间体系。在乡村振兴中秉承“城乡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本区域在交通、自然资源等方面优势,在推动生产、生活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同时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另外该区域充分发挥人才要素优势,通过建立专业人才队伍为地区的乡村振兴规划提供智力保障。
        3.确定村庄类型。该地区下辖村镇数量众多,具有丰富的区域和乡村资料;该地区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根据村镇资源分配合理划分村庄类型,将辖区内所有的村庄资源归纳为保护以及城乡融合两大类型并实现对村庄的精确定位。在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各类村庄的具体职能,并根据每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制定配套发展政策;统筹规划与具体配套措施的结合为该地区的乡村振兴开拓广泛空间。当前该地区已经形成20余个城乡融合型村庄以及10个保护型村庄。
        4.合理布局产业体系。该地区在谋划布局产业体系的工作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与本地区村镇产业布局实际相融合,在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方面卓有成效。
        该地区在落实乡村振兴规划时着重培育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利用辖区范围相对不多的耕地面积,通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大力落实现代化农业理念;同时充分应用本区域内的智力因素,将科技研发设计与现代化农业产业相结合,共同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该地区农产品种类资源丰富,但是附加值开发相对薄弱。该地区在乡村振兴规划的产业发展布局中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育基于农产品的加工产业。当前该地区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尤以水果加工产业、山茶加工产业为代表,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培养全面发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地区的乡村振兴规划添加浓墨重彩。
        另外该地区在培育旅游产业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依托区域内的科技资源以及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潜在价值。当前该地区已经拥有2家著名森林公园以及一系列配套旅游项目,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在印证该地区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突出成就。
        5.新模式探索。乡村振兴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该地区虽然通过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高质量落实乡村振兴理念并取得接触成绩,但是整体来看仍有较多可改进之处。当前该地区正在尝试“户宅融合”制度,对地区内的宅基地资源统一造册登记并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布局之中,进一步加强对地区内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序推进该地区乡村振兴战略。
        
        结束语: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各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及本地区实际,探索合适的乡村振兴道路并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在保证乡村振兴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推行乡村振兴规划,在构筑格局、打造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斐然成绩。
        
        参考文献:
        [1]秦晴.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J]. 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21):76-78.
        [2]牛晓春.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下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分析——以山西朔州平鲁区为例[J]. 华北自然资源,2020,(05):128-130.
        [3]王瑒,石华,邵波,潘强. 郊野地区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J]. 城市规划,2020,44(S1):84-90.
        [4]陈进良. 疫情后关于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若干问题思考[J]. 中外建筑,2020,(08):117-121.
        [5]何文茜.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初探[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