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娟 王广 文涛 朱慧玲
中原油田分公司供电服务中心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当前电网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目前新建的变电站均为智能变电站。通过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有效实现了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使电力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措施
1 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简述
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智能终端、电子互感器、交换组以及合并单元等,如果发现继电保护系统中出现故障现象,可以立即将保护的装置与电网进行分离,还可以实现对智能变电站的监控作用,一旦检测到设备存在故障现象,就会自动开启警报,并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常见问题
①电网建设在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配电网电源点安装,但是无论是建设水平还是建设能力,早期电网建设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该网络电源点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主要目标在于维护正常网络运行。所以对于电能输入的限制较高,这也同样是我国供电企业现阶段较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②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电力设施也在实现范围扩展,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的配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电力的输电线路冗长,导致实际的电源负荷开始升高,这也进一步由此会加大大面积停电事故,这会导致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受到影响。
③在我国的传统电网建设中,经常会出现线路设计问题,电网的线路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电网建设的困难。
3 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总体配置
通常情况下,无论常规还是智能变电站,都是用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来进行继电来进行继电保护,还会在很多的线路支路配合较为先进的电能测量和计算设备,例如常见的电流互感装置或者电压互感装置等,还可以利用单独的测量系统,无论是建设的实际结构还是建设的基础设备配置,智能变电站都实现了超越传统的有效创新,实现了电力设备的有效完善,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总体提高。在进行智能变电站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环节就在于双重化的配置方式的采用。双重化配置主要可以大大提高配置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使用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要求。双重化配置主要是在A/D采样回路、光纤连接和智能终端等环节来进行合理控制服务,实现双重化保障。该配置也主要是采用了第一套智能电子设备,在进行智能变电站建造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需要符合国际设计标准和要求来进行。
4 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维护与管理
4.1智能变电站的线路维护
在进行110kV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从智能变电站的线路维护入手,一旦发现线路发生故障就应该及时报警,同时还需要在线路中安装自动控制设备等类型的自动控制装置,从而可以实现直接跳闸控制,避免以为部分故障导致更为严重的整体性损失出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信号的支路连接,通过电流互感装置与电压互感装置来进行数据信息比对,如果发现数据变动较大应该及时进行故障排除,避免出现更大的安全隐患。
4.2变压器的补偿性维护
现阶段,常见的电网设施中的补充装置都有以下几种,例如:静止补偿装置、数据同步处理装置、合并电容获取装置等。该类型装置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线路连接来实现电网输送因数的调节,在因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变压器以及供电厂的实际电能损耗功率减少。目前,我国国内较为多见的是在110kV电网中安装配电控制装置,同时在农村地区用电高峰期也应该考虑到电压设备的负荷问题,长期不间断持续电网运行会造成电力设备的负荷增加,会进一步加大电网事故的发生概率。针对该类型问题供电类企业应该选择功率较大,同时无功补偿的自动化切换装置,实现整体电网的无功率电能的损耗减少,从而实现变电站的集中保护。
4.3日常维护定量化
应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养护水平,不断地规范作业流程,这样才能降低工作中的问题现象。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设施在展开运行维护的过程中,一些设备由于使用时间较久,因此应做好对设备的维修工作,并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对促进机电系统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设备间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检修工作没能得到落实等各项原因,使得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不稳定以及一些问题现象,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对故障发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4.4强化继电设施保养工作
为保证继电设施的运行状态,应展开合理的巡检工作,与此同时,维修人员应按照相应的检查计划来展开维护工作,可以很好的发现设备中的故障问题,对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继电设施的清洁、标定管理工作,确保继电设施同步操作,避免差异性;此外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处理继电设备的腐蚀性,进而合理地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现象。
5变电站内部的继电保护测试检验
①传统的输入与保护型电压应用较为广泛,也可以替代电流模拟量,但是传统的保护和测试仪器仅仅可以进行模拟量的控制,必然无法提高实际的测试检验准确性,伴随着有关保护测试仪器的不断发展,可以实现保护装置的重组和直接进入以太网络中进行检测,提高了整体检测数字信号的准确性,实现了整体操作的简便性,这些也很难满足保护装置的实际需要。
②在智能变电站中,一次与二次设备都需要通过一次和二次的网络信号发送方式来达到信号的完好收集和终端分析,通过信号的采集终端进行信号处理,进而发出信号指令,一旦发生设备故障,该种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停止运行,从而保证整体的设备安全不受到影响,通过该种方法可以实现总体设备安全性的有效提高。当前,VLAN以及静态组播和GMRP动态组播成为了较为常用的报文传播技术,其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相同的220kV或以上等级电压的环境下,过程层网络与分网络的设置分别以SV和GOOSE网络分网为主,相对来说具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加之两者合网应用具有着诸多的弊端,决定了变电站内部继电保护测试检验效率的有效提升。
③在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将设备的信号采集通过网络协议进行网络数据传输,同时应该将传统的信号数据采集进行革新,由此可以避免出现信号的误差和各类不同问题。
6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及时作出反应,对电力系统作出跳闸等保护行为。通过及时作出反应,能够有效降低损失。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在进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时,需要变电站内部的各项技术、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全面配合,有效的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效率,加强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的保护,有效提升智能变电站运行效率。在维护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应对其运行中的问题现象展开分析,找到合理的契入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维护方案。本文对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展开了合理地分析,对维护智能变电站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使人们安全用电,享受电力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需要运用众多的新科技智能设备,并使他们之间进行结合,重视创新,为我国电力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韩卫恒,樊丽琴,慕国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山西电力,2016(1):35-38.
[2]汪希伟,李超,郭启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2017(02):59-61.
[3]郭伟.论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J].电力,2007年9月.
[4]李万宝.浅议继电保护信息化管理[J].大众科技,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