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2期   作者:张成林 雷海龙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逐渐加强农村基础设备的建设

        张成林 雷海龙
        青海三新农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逐渐加强农村基础设备的建设,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加强农村供电质量,但在施工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影响农网改造升级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从划分供电电网、选择接线方式等方面,提出农网建设与改造配电线路设计要点建议。
关键词:农网;配电线路工程;线路设计

引言:国家发布相关政策规定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全面覆盖的供电服务,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000VA。”为了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相关人员需要做好配电线路工程施工,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一、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进行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在复测时出现桩位偏差、基础施工不到位和杆塔、放线施工建设位置出现问题[1]。首先,农网配电线路工程的设计人员往往不能深入现场,坐在办公室里计算、设计桩位;与技术人员缺乏沟通。因此,进行线路复测时,桩位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其次,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时,基础施工不到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疏忽了排水,或对软弱地基上的基坑没有采取必要的支护,没有严格依照图纸进行基坑施工,这将会造成沉陷、塌方等严重工程质量问题。最后,在起吊管杆过程中,若没有控制好转杆的速度,会造成杆塔倾斜;一些施工人员没有保护好管杆的插接部位,造成杆位脱节。在放线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采用拖地展放,导致导线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
二、农网建设与改造配电线路设计要点
(一)划分供电电网
        在进行农网建设改造升级时,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供电电网的划分,科学合理的进行供电电网的划分,是开展后期的配电线路工程的基础保障,在进行划分供电电网工作时,首先,应根据不同的农村发展实际情况进行人口总数的统计和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不同的人口密度对供电的使用需求也不同,进行供电电网划分时,应充分考虑到供电受众的需求。其次,在开展配电线路工程时,前期工作应做好配线电路的设计工作,设计配线电路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数据分析考察。例如,供电地区的人口基数、供电的覆盖面积、供电负荷基数和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并结合老旧配电网线线路进行研究,设计出科学的配线电路。最后,在进行供电电网的建设和设计配线电路,都应结合该地区的农网改造需求和设计目标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
(二)选择接线方式
        在进行接线工作时,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对线路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相关施工人员会选择较为稳定的接线方式,开展接线工作通常采用环网型的方式进行接线建设,能有效的通过环网型结构在供电地区增加覆盖的范围,在建设低压配电网施工时接线工作需要使用放射型的接线方式,配合变压器作为中心实现分线入户,能有效的结合变压器使电网供电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在进行配电工作时,能提升与其他的配电设备的协调性,满足供电运行的需求。
(三)确认线路路径
        在建设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线路路径的设计重视程度,配电线路的设计需要结合多种外界影响因素[2]。

为保障设计线路路径的可操作性,相关施工人员应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配电线路在设计和使用中是否会占用农田,影响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活动,或影响公共道路的交通出行情况、村政设施的建设等,在线路路径的设计阶段应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其在施工后期减少改动、进行线路迁移等,将影响施工建设的工作进度,并增加工作量和施工成本,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损失,相关施工人员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结合当地的地势地形和自然环境、水文条件等,确保建设位置选择避开受自然环境影响强烈的地区,同时,由于配电线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应避开密集的房屋建筑、居民活动的区域,在供电电网运行使用中减少安全隐患,并遵守选择线路路径最短、施工建设时无大量转角的施工设计原则,能有效的降低线路建设的施工难度和施工量,并提升后期使用中供电效率。
(四)准确设计架空线路
        在进行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时,架空线路档距、杆塔位置确认是其中的重要施工技术问题之一。首先,在进行架空线路建设时,做好设计环节。应正确测量确认好档距、线路起止点和杆塔位置,测量分析时应充分结合地形地势的施工建设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档距,例如在有河流、山丘等施工位置,相关施工人员在进行档距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其距离,在建设低压配电线路时,结合其自身的使用特点,在进行档距设计时应保持档距之间距离尽量小于五十米,而建设杆塔时,由于杆塔比较占空间,相关施工人员应减少杆塔对周围居民日常交通出行、农业活动的影响,做好架空线路档距、杆塔位置确认工作,能保障后期的架空线路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在进行架空线路的施工时,可以选择使用汽车辅助立杆建设,将汽车吊停在设计的位置并放置支腿,能有效的保障立杆工作的稳定性,支腿的放置应结合当地的土质情况,如果土质较为疏松应在放置支腿时配合使用厚木板,确保支腿的稳定性,相关施工人员在起吊管杆时,应检查钢丝绳位置是否正确,防止起吊管杆时脱落,建议将钢丝绳捆绑连接在管杆重心上方0.2m~0.5m的位置,并准确控制转杆速度,较为稳定的将其插入设计的插接位置,在施工建设中操作注意稳定性,避免杆位脱节的不利影响。当管杆吊入基坑后,相关施工人员应结合专业仪器,如经纬仪等,检查直线电杆结构是否存在倾斜,确保直线杆根部中心点与经纬仪安置在线路中线辅助桩竖线重合,进行其位置检查并调整,将其稳定放置后将施工周围的土夯实。在进行放线工作时,放线方式分为人力放线、机械放线、张力放线这三种放线方式,相关施工人员在工作施工中应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放线方式的选择,施工人员使用人力放线时,应清除线路通道内外的障碍物,将电线横担上安装开口滑轮,把导线放入轮槽内,根据导线截面面积分析计算放线距离长短,并合理安排适当的施工人数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直线拖线,并保持拖线速度均衡,能有效的减少对电线外表的磨损,相关施工人员并注意减少与坚硬物体的接触,保障导线的完整性。
(五)设计变压器
        变压器是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电气设备,变压器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农网供电的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必须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容量并合理设计安排变压器的施工位置。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适合当地的电力负荷趋势的变压器,使其满足未来当地居民上升的供电量需求,其位置应加强安全性的管理,减少无关人员接触的可能,保障其减少干扰正常开展供电工作。
结语:综上所述,为做好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农网配电线路工程的技术研究,认真分析在施工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能有效的提升农网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助力于农村的建设发展,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参考文献:
[1]谌伦鸿.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93-94.
[2]朱本强,徐颜,冯祥.刍议农网建设与改造配电线路的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9(06):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