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采集系统在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28期   作者:路 鑫
[导读] 电力企业的反窃电工作中,自从采用了电能采集系统,窃电案件的破获率就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路 鑫
        国网和顺县供电公司 山西 晋中 032700
        摘要:电力企业的反窃电工作中,自从采用了电能采集系统,窃电案件的破获率就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电力企业还需要重视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完善电能采集系统的功能,与此同时反窃电工作仍然需要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与政府、公安等部门勠力同心地开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规范我国的电力市场秩序。
关键词:电能采集系统;反窃电工作;应用
1我国电力系统窃电行为的相关概述
        所谓的窃电行为指代的是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用电者以非法手段占有、窃取、盗窃电能,这些都属于窃电范畴。结合当前我国窃电行为来看,具有下述特点。
        1.1窃电群体不断扩大
        根据近些年窃电案件以及违约用电现象来看,这些违法行为主要群体为个体经营者、居民客户以及高耗能企业。其中居民窃电现象主要以偏远农村客户为主。近些年来,窃电群体除了原有的居民用户之外,还有私营企业、学校等,更严重的窃电现象是电力企业内部职员因为利益关系,不能坚守自身职业道德,加入了违法犯罪团伙。这些犯罪行为的多样化为反窃电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难度。
        1.2窃电手段不断翻新
        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窃电手段不断变化,窃电行为的高科技含量也在逐渐提高。根据近些年来我国窃电案例来看,窃电手段的科技水平明显有所提高,窃电方式也由传统私拉乱接、欠流法、欠压法等传统方式,逐渐升级为科技含量较高的窃电方式。例如应用有线远方控制方式、倒表器窃电等方式,窃电行为也逐渐朝向隐蔽性发展,反窃电工作难度逐渐增大。
2新用电形势下因窃电带来的问题
        随着防窃电改造的实施及计量设备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分流、分压、移相等窃电方式实施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不法分子应用到窃电行为中,成为了现阶段窃电发展的新趋势。窃电分子使用编程器对电能表内的电量、时段等数据进行修改,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
        窃电分子利用窃电装置进行窃电。通过专用高科技智能化大功率无线技术对电能表进行干扰,大功率无线信号对电能表CPU进行的干扰,使电能表不能正常工作,不计或少计电量,还可随时恢复电表计量。
        窃电分子通过网络传播窃电方法,成为防控的难点。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将一些窃电设备进行网络兜售,使窃电成本大大降低。一旦电能计量装置的弱点被发现,就会瞬间传播扩大,加大了防控的难度。
        新型的窃电方法具有操作时间短、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不动任何电力设备的情况下,达到其窃电目的,供电部门在明知其窃电的情况下,却在现场难以找到任何蛛丝马迹,加大了取证工作难度。取证难,界定难。按规定如果窃电时间无法查明,日期则按180天计算,每天按12h计算,照明用户每天则6h计算,这种处罚计算远比窃电所得利益小,不能对窃电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和打击作用。
        涉案金额不断攀升。在电力行业整治和检查中,窃电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在不断攀升,对社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这些不法分子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了守法用户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不法分子的行为还会直接造成变压器、高压线路等电力设备的损坏,致使大面积停电,危害广大民众的安全。


3电能采集系统在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
        3.1检查电能表异常用户
        以电能表断流现象为例,发生该异常现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四种。第一种是电力系统中的线路发生故障,例如线路单向接地。第二种因素是用户电量过小导致。第三种因素是电能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故障现象,例如设备螺丝松了、发生二次开路现象等。第四种因素便是用电者存在有窃电现象。当电能采集系统应用在电力系统时,一旦发生电能表断流现象,系统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接受到警报之后,首先需要判断系统运行情况,例如发生电能断流现象的电能表是属于系统总表还是属于系统分表,如果只是系统分表出现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暂时不处理。其次可以查看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明确用户是否处于轮休或者停电。电能表如果发生断流现象已经很长,那么通常情况下在断流之前系统的用电量比平常大,这便可以认定为窃电现象。如果出现此类现象,工作人员要对电力用户状态进行全面监测,排除电力系统故障,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3.2建立三级窃电预警清单
        电力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电力用户的实际情况,将电力用户进行分级,常见的分级情况有三种,在这个分级当中,级别最高的用户发生窃电现象的概率越高。建立这种窃电预警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防控窃电现象,以免违法现象不断增多。笔者从下述内容详细论述了三级窃电预警清单的分级规则。当智能电能表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电流、电压、功率发生较大突变,那么智能电能表便会对用电者的用电情况进行自动分析,进而将异常用电用户纳入窃电嫌疑名单当中。电能采集系统在此过程中还会对用电者的停电报修记录、用户用电缺陷登记情况、换表工单等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排除线路中非窃电因素。如果用户没有上述这些线路故障,那么电能表便会将用户自动设置为二级窃电嫌疑清单。最后电能采集系统还能够对智能电能表的开盖记录进行自动读取,如果发现智能电表确实在近期存在有开盖记录,那么会将此类型用户纳入三级窃电嫌疑清单中。最后电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能够对用户用电详细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结果最后发送给用电检查人员,这样一来,有助于用电检查人员掌握相关用电者的相关情况,有助于维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3.3分析线损率过大的台区
        通常情况下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台区的线损率理论上在0%~12%之间,一旦电力系统中的线损率高于12%,那么电力工作人员便需要重视台区运行状态,该台区存在有一定窃电嫌疑。对于存在窃电嫌疑的台区,电能采集系统对于台区的历史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台区的运行特点。如果台区中的用电特点发生较大变化,那么工作人员要及时前往相关台区进行检查,查看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窃电现象。另一种反窃电手段是对台区中的用户信息进行全面监测,对比台区中的用户数量是否能够保持一致,筛选台区中的无用电异常用户,重点核查用户中的异常用电现象。
        3.4保证电能采集系统中的报警功能难以关闭
        由上述内容可知,电能采集系统存在有报警功能,该功能在反窃电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报警功能的存在,减少了诸多窃电现象。通常情况下会窃电的用户首先会想关闭电能采集系统的报警功能,基于此,想要保证电能采集系统报警功能正常运行,就需要保障电能采集系统报警功能不会被轻易关闭,电力企业可以设计系统报警功能只能留下两种关闭方式。一种关闭方式是从后台关闭,一种方式是从硬件上关闭。一旦用户试图以非正常方式关闭报警功能进行窃电,那么便会触发采集系统中的报警功能,最终在窃电过程中留下蛛丝马迹。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违反乱纪现象,低科技的窃电手段在严厉打击下已经明显减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高科技窃电案件。传统的反窃电手段已经不能有效预防此类案件。电能采集系统的出现有效提高了反窃电案件的破案率,预防了多起高科技窃电案件,保障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叶德衍.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智能反窃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工技术,2019(24):115-117.
[2]王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计量数据异常的原因探讨[J].冶金管理,2019(23):175-176.
[3]许庭,王波.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析计量异常的技术措施[J].时代农机,2019,46(10):78+81.
[4]王嘉霖.智能电能表采集系统在自动化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0):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