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姚路
海军工程大学,武汉,430000
摘 要:加强软件项目风险识别、评价、应对及监控,对软件项目管理举足轻重。通过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方法原理对软件生命开发周期分解,评定全过程和各阶段风险评价等级,可以有效帮助项目管理者采取应对策略加强防范。
关键词:WBS 软件开发项目 风险管理
软件开发项目存在需求变动频率高、人为风险因素大等特点。根据软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构建SDLC-WBS模型,有利于识别风险因子,提高开发实效。
1.相关理论
软件生命开发周期(SDLC)也叫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通常情况下,SDLC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四个阶段。
工作分解结构(WBS),即把项目按一定原则分解成任务,再分解成单项工作,再一直分配到个人的日常活动。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工作分解结构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分组,它归纳并定义了项目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更详细定义[1]。WBS处于计划过程中心,也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的重要基础。
2.WBS理论应用
WBS一般通过树形层次结构图或者行首缩进表格表示,WBS的分解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产品的物理结构、功能、地域分布、目标职能等。通常情况下,WBS结构种类包括纲要结构、项目和合同结构、合同工作分解结构、组织分解结构、资源分解结构、材料清单、项目分解结构等八种[2],如表2.1所示。
.png)
2.1 需求分析阶段风险识别及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是SDLC第一个阶段,目的是让参与者清楚掌握项目开发任务及实施步骤。构建需求分析阶段的WBS如表2.2所示。
.png)
2.2 设计阶段风险识别及分析
此阶段目标是设计项目架构,应用相关技术,以最合适的决策按照项目定义的要求设计各功能模块的逻辑结构及数据结构,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以此构建设计阶段的WBS,如表2.3所示。
.png)
2.3 实现阶段风险识别及分析
此阶段目标是实现项目架构,应用相关技术,以最合适的决策按照项目定义的要求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逻辑结构及数据结构实现相关功能,达到软件开发的相关性能。以此构建实现阶段的WBS,如表2.4所示。
.png)
2.4 测试阶段风险识别及分析
对于项目来讲,测试阶段是SDLC第四个阶段,此阶段目标是测试项目功能实现情况及性能实现情况,通常可采用黑盒测试、灰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梳理该项目测试的工作任务构建WBS,如表2.5所示。
.png)
3.结论
通过软件生命开发周期(SDLC)与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方法原理分析项目风险的特点,可以得出SDLC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构建各阶段的工作分解结构,以此识别并分析项目的各阶段风险,有利于加强风险监控,构建风控体系、把握风险审核、注重风险跟踪。
参考文献:
[1]何涛.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08):208-209.
[2]张培良,王见伟,崔锡霖,张帆.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管理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09):27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