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乙军
身份证号码:35052119900529****
摘要:在当前时期,国内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就为建筑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从建筑结构角度来说,砖混结构在当下已经退出了市场,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了市场主体。当然,此种建筑结构施工是有一定难度的,裂缝的消除也是较为困难的,若想使得浇筑质量达到要求,一定要保证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这样方可使得施工质量与质量标准相符合。本文主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析,以期使其应用水平能够有大幅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大家对于房屋建筑质量的关注也有所增多。并且随着城镇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相较于传统建筑,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工艺和建筑结构都较为复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得到普遍应用。为了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后期使用安全,就需要重点关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材料选择。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了解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及作业要求,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1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体积是较大的,其一般是超过1m3。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发生裂缝的概率较高,然而其在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其规模是相对较大的,然而表面系统是非常小的,这样一来,内、外的温度差是很大的,如果超出了可承受范围的话,在混凝土的表面则会出现裂缝,这样一来,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说,施工企业必须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这样方可使得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建筑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证。在展开建筑施工时,若想使得施工效率能够有切实提升,混凝土用量必须要增加,然而内外的温差过大的话,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会导致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变化,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难度也会加大。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混凝土强度的问题
建筑施工在柱轴压比和柱截面上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柱子需要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实现。但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却与以受弯为主的楼层梁板存在矛盾。因为强度高的混凝土结构对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是不适当的,混凝土对构件的承受非荷载应力有影响。这也是当下对混凝土强度要求不能高于C40的原因。因此,随着建筑高度的升高,混凝土结构的柱混凝土与梁板设计的强度差距会越来越小。
2.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问题
根据相关要求和规定可以明确,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梁柱所允许的偏差为5cm。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梁纵筋在柱纵筋内部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会出现梁侧开裂的现象。除此之外,高层框架结构的顶层角节点处也会因为钢筋实际加工等问题,导致节点处的钢筋保护膜比规定中的要厚,也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要点
3.1 妥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若想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期,使用的材料必须要确保没有任何质量问题,而且混凝土温度应最为合适。施工前,必须要做好混凝土搅拌工作,确保与施工图纸明确的要求相符合。在展开柱形混凝土施工时,调配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水泥的实际使用量适当减少,而砂石则要增加,另外,在使用外加剂时,要确保其配比是最为科学的,如此方可使得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时,要将混凝土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浇水要定时、适量,保证温度能够在最佳的范围中,已经完成调配的混凝土应该要置于通风条件良好之处,如此方可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降至最低。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若想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要对配合比予以有效管控,确保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骨料均是适量的,材料的性能、强度要达到要求,配置顺序也不能发生错误。具体来说,水泥、水的实际用量必须要控制到位,避免发生水化热,这样也可使得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概率大幅降低。要做好水泥用量试验工作,将最佳的配合比予以明确。除此以外,抗压、抗拉以及应力等方面的测试也必须要做到位,这样除了能够寻找到最为合适的配比,相关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在配合比得到明确后,水泥的实际用量也就能够予以确定。在水泥凝结后,发生收缩变形的概率是较大的,如果未能有效处理的话,裂缝就难以避免。
3.3 大体积混凝土搅拌
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来说,必须要保证搅拌时间得到有效控制,投放的材料也必须是最为合理的。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原料的用量是较大的,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过长的原因是指搅拌的过程中,必须要掺入适量的外加剂、粉煤灰。为了使得搅拌效果得到保证,必须要保证交班能够紧密衔接。在搅拌时,必须要对投放的相关材料进行计算,保证投放量是最为适合的,而且计算工作必须要制定专门人员完成,如此方可使得后续工作能够有序展开,质量也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建筑所具有的安全性、稳定性均能够大幅提高。
3.4 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拌合工作完成后,一定要保证运输的及时性,混凝土应该要在第一时间运抵施工场地。在运输时,要采用有效方法对混凝土予以保护,特别是要保证混凝土热量不会出现大量散失。在混凝土运抵后,必须要及时浇筑,尤其是要保证选择的浇筑方式是最为合适的。如果工程面积并不大的话,全面分层浇筑是较为适合的,首层浇筑完成后,必须要在初凝前展开第二层浇筑,之后的浇筑采用同样的方法,确保浇筑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如果建筑的斜面坡度较为平缓,可选用斜面分层浇筑,且要按照既定流程展开,先要完成下部的浇筑工作,继而向上进行浇筑,在浇筑面全部浇筑后方可停止。在展开分层分段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完成好现场的分段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最底层进行浇筑,然而在按层浇筑,一段的浇筑工作结束后,下段浇筑方可开始。
3.5 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在展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分层浇筑的使用是较为普遍的,在对此种技术予以实际应用时,必须要第凝固时间点、凝固程度予以重点关注,这当中,关键点是凝固时间。在后期,混凝土的表面是会发生变形的,这样一来,整体质量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若想保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要再次展开振捣,保证表层是十分平整的,表面水分也能够得到过滤,出现气泡、裂缝的概率能够将之最低。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时间的控制一定要切实做到位,通常是在浇筑结束后10h开始展开养护工作,持续时间应该达到4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特殊部位进行养护时,时间应该要予以延长,而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养护方式予以适当调节,也就是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展开赋有针对性的养护。在展开养护工作时,看管工作应该交由专业人员完成,对混凝土进行遮盖时,选用的遮蔽物应该是最为适合的,确保表面不会受到破坏,相关人员要对混凝土湿度予以重点关注,一旦水分不足的话,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行补充。表面存在凹凸状况的话,要由专业人员来予以处理,这样方可使得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成熟,我国的建筑工程有了很大进步。国内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越来越多。在开展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了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就需要落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为了保障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同样重要,工程施工质量不断提升,对于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天灵.风电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2):87-88+91.
[2]黄静,曾雪.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21,28(01):150-151.
[3]文强.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管理[J].居舍,2021(03):31-32.
[4]刘葆华.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21(01):117-118.
[5]纪学臣.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砖瓦,2021(0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