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2期   作者:张红涛
[导读] 有效利用地理国情监测中部分数据成果,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任务
        张红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01
        摘要:有效利用地理国情监测中部分数据成果,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任务,展开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在三次调查工作中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使用方法,为三调内外业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思路。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三调;区别与联系;辅助作用
        
        1引言
        地理国情监测与三调同属于我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工作目标任务、数据采集内容、技术方法、内外业工作模式具有相同之处,两者数据成果部分图层及字段属性具有一定相通性,可建立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在三调工作中应用研究,找准契合点,为三调工作顺利完成提供技术保障。
        2地理国情监测与三调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2.1        地理国情监测与三调工作的区别
        地理国情监测调查对象不仅包括自然地表覆盖情况,也包括地理国情要素。第三次国土调查对象主要是土地的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地理国情监测是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并且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上的进行的细化,第三次国土调查在二次调查及完成统一时点更新调查的基础上,每年启动年度变更调查,开展遥感监测工作
        2.2        地理国情监测与三调工作的联系
        两者都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数据采集方式方法基本相同,调查对象都含自然地表现状;采用数学基础一致,两者平面基准、高程基准都是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因此可忽略坐标转换产生投影误差;两者形成的数据成果,关于自然资源分类代码及定义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技术手段,字段属性之间可建立关联。
        3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三调中的辅助作用
        3.1冰川及永久积雪数据前期采集与后期质量控制检查的应用
冰川及永久积雪图斑采集要求,要按照国家下发冰川及永久积雪数据采集,边界范围原则可不做处理,如对比第三次国土调查下发卫星影像,发现纹理明显显示存在非冰川及永久积雪范围的,这些区域要按下发影像实际采集,剔除非冰川非积雪区域;同时需参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V_HYDA层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CC字段冰川1051值代码、常年积雪1052值代码图斑,提取地理国情监测的冰川与永久积雪图斑作为指引(见图1),进行查缺补漏,发现漏绘的,要补充勾绘国家下发数据之外未反映出的冰川及永久积雪区域。各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作业单位按照上述技术要求对冰川及永久积雪图斑进行数据采集,后期质量控制检查单位也要同时参照国家下发相关数据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作业单位勾绘冰川及永久积雪图斑进行全面检查,边界是否勾绘合理,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图斑是否遗漏或多绘。


        3.2水系数据采集与质量检查的应用
        三调水系采集要求,要在国土调查数据库中准确反映河流类型及分布情况,要采集常年河和时令河以及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其他干涸河原则上不上图,归并为自然地表。参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提取水系相关图斑,河流边界范围要以常水位线为边界绘制。
        3.2.1前期数据采集
通过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V_HYDL、V_HYDA图层中CC字段1011河流值代码、1012水渠值代码、1020湖泊值代码、1030库塘值代码、1031水库值代码、1032坑塘值代码和TYPE字段关于水系名称等文字标注分别提取水系要素矢量图斑,作为水系指引层(见图2),同时还可参考V_LCRA图层中CC字段1011河流值代码、1012水渠值代码等,搜索常年河、时令河、结合河湖长制河流条数及名称文档资料,参照第三次国土调查下发优于1米高分影像数据,判定其纹理是否清晰及水系走向(影像纹理显示为已灭失不勾绘)。数据采集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筛选出的水系相关矢量数据作为指引,对照第三次国土调查下发影像为依据,进行相关水系图斑边界的勾绘及地类属性、河流水库名称的标注。

        3.2.2后期质量控制检查
        水系图斑质量检查,可通过地理国情监测筛选出的水系相关等图斑,检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中的常年河、时令河、水库、坑塘等以及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名录的河流是否漏绘,河流水面和滩涂的勾绘边界是否合理。
        3.3道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检查的应用
        3.3.1数据采集
        铁路与道路、农村道路等采集要求,要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中采集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等且要保持其贯通,当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等线性地物图斑交叉重叠时,要保证高等级线状地物的贯通。
        通过国情监测数据中V_LRDL图层, 依据RN字段(G、S、X、Y、Z)不同行政等级的道路标识和TYPE字段标注内容、NAME标注的公路信息,筛选提取公路矢量数据信息(见图3)。通过V_LVLL图层CC字段乡村道路0640值代码,提取农村道路矢量信息(见图4)。参照第三次国土调查下发优于1米高分影像数据,判定其纹理是否清晰及线路走向,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筛选出的公路、农村道路矢量数据作为指引,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影像为参考依据(影像纹理显示已灭失不勾绘),进行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采集中道路图斑边界勾绘及地类属性标注。
        
     
        3.3.2道路质量控制检查
        后期全程质量控制检查时,将地理国情监测中V_LRDL层中铁路与道路、V_LVLL图层中农村道路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中道路线性地物用地图斑进行核对,检查是否全部采集勾绘,是否存在漏绘,公路用地穿越城市、城镇时是否断开。
        3.4河道耕地、湖区耕地细化标注质量控制检查的应用
        三调工作中关于耕地细化标注,有两项重要属性内容项需进行调查后标注,即要对河道耕地、湖区耕地标注。2014年全国曾开展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项目,其中有不稳定耕地专项调查,工作内容包括河道耕地、湖区耕地等统计数据及数据库建设,但数据现势性较差。根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V_HYDA图层CC字段值及GB字段值(见表1、表2),筛选出现势性较好的河道范围线、湖区范围线,叠加第三次国土调查中DLTB(地类图斑层)中耕地图斑,可作为判定第三次国土调查中河道及湖区耕地细化标注是否正确,是否漏标、多标的重要参考依据。
        
        

        3.5地类辅助判定作用
    第三次国土调查技术方法主要采用了“内-外-内”,即先室内预先地类判定,外业举证核实,内业修改入库的技术方法。地类预判作为第三次国土调查中首要工作,往往由于受作业单位业务水平的影响,对影像纹理判定不清,经常会出现错判、误判的现象。

国情监测是每年都要开展的监测工作,形成的更新成果数据,具有一定现势性。因此,可作为第三次国土调查部分地类参考。例如同一地块图斑,内业判定是耕地图斑还是种植园用地图斑时,参照影像纹理,但纹理特征比较接近或模糊,难以判定,可参考国情监测数据中V_LCRA图层中CC代码字段值查询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对应地类代码值辅助判定。(见表3)。再比如:第三次国土调查地类图斑层中建设用地,住宅用地与非住宅用地影像纹理接近,内业难以区分时,可参考国情监测数据V_BUCA图层中的CC字段值及NAME标注内容信息,对照地点地物名称进行参考,辅助判定地类(见图5)

        4结论
        通过分析,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能够在第三次国土调查部分图斑数据采集、地类判定、全程质量控制检查工作中发挥重要辅助作用,有效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做好与其他行业调查数据成果有效衔接,发掘其数据潜力,拓展用途,可在今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卫片执法、遥感监测、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为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