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学
中铁二十三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道路桥梁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路桥工程会出现了很多病害,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论文分析常见的道路桥梁病害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病害分析;处理技术
引言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一些病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相关单位需要注重桥梁常见病害的处理。论文针对桥梁工程的一些常见病害及其施工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常见的道路桥梁病害种类
1.1裂缝问题
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缝病害,造成这一病害的主要原因是:(1)温度。沥青混凝土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在基础成型中,材料经过脱水收缩后会出现一些规则性的水平裂缝。(2)荷载。现阶段,汽车数量持续增加,导致桥梁承受荷载不断加大,引发超载、超速问题,导致桥梁承受的竖向荷载超出设计承载力,造成路面裂缝问题。
1.2不均匀沉降
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勘察工作不到位,无法全面掌握桥梁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图设计不够合理,并且施工部门的现场管理不规范,一些施工人员的责任观念缺乏,更换台背填料等,都会造成不均匀沉降问题。
1.3钢材腐蚀
钢材腐蚀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比较常见的问题。钢材是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原料,因此,需要对钢材的保存高度重视。众所周知,钢材的抗腐蚀性比较弱,如果在保存或者使用的过程中发生腐蚀,将会对道路桥梁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混凝土在配比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配比进行操作,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这些裂缝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一些杂质渗入其中,一旦渗入到钢筋的部位,就会对钢筋产生腐蚀,这就严重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4伸缩缝问题
桥梁端部伸缩缝间距设置不合理,角钢的位置精度不够,会影响伸缩装置发挥作用。例如,伸缩缝缝距太小,橡胶伸缩缝超限挤压凸起会造成跳车现象,造成行车不适,甚至影响交通安全。另外,如果伸缩缝缝距过大,车辆荷载带来的冲击会引起伸缩缝橡胶带脱离,乃至偏离原位,从而造成结构损坏问题,对行车安全与稳定造成破坏。再者,若伸缩设备锚固钢筋焊接失稳,必然会导致预埋锚固钢筋出现裂损。最后,在荷载反复作用下,伸缩缝会损坏,导致桥梁伸缩缝病害的出现。
2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2.1地基注浆加固
2.1.1技术要求
桥台下方的持力层承载力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钢花管注浆工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借此来提升地基承载力。以二次劈裂的方法对地基进行注浆,首次为常压,二次为压力注浆,以注浆量作为止浆标准。若注浆过程中,路面突然鼓起、局部有浆液冒出或桥梁台身发生明显变形时,则应立即停止注浆。
2.1.2操作要点
(1)在测量放样中,要对地基注浆孔位进行复测,要求各孔位之间相距1.5m,孔位不得靠近桥台前墙面,至少保持50cm的距离;钻孔倾斜与垂线形成的夹角为30°,向桥台基底钻进,要求孔底距离桥台基底3.0m左右;测定桥台小孔注浆孔位,确定锚杆布设位置,在桥台上做好标记;对测量放样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进入下道工序。
(2)采用潜孔钻机,钻孔之前检查机械设备及其构件是否完好,不得使用弯曲变形的钻杆,以免影响成孔质量;搭设钻孔平台用于固定钻机,调整好钻机的倾角,轴线偏差控制在5mm之内。
(3)钻孔过程中不加水,成孔直径为90mm;钻孔时要跟踪检查钻进情况,若听到钻孔锤发生冲击声音,则要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重新勘测;控制钻进速度和压力,记录钻孔时间、深度和孔位编号,对钻孔进行取芯。
2.2桥梁裂缝封闭
2.2.1细小裂缝
在桥梁混凝土裂缝进行封闭处理时,可以按照裂缝的宽度选择修补材料。当裂缝宽度较小时,可选用聚合物水泥基对裂缝进行封闭。具体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如下:先用钢丝刷沿裂缝的走向,对5.0cm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将附着在其上的各种杂物清除干净,若混凝土表面的质量存在缺陷,则应将清理宽度扩大到10cm;用钢钎、锤子等工具将裂缝两侧疏松的混凝土全部凿除,直至露出内部坚实的混凝土面层为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按照封缝胶的配合比进行配制;涂胶前需先用酒精进行擦拭,待干燥后,反复对浆液进行涂刷。
2.2.2略宽裂缝
当桥梁混凝土裂缝的宽度相对较大时,可以采用灌缝补强的方法进行处理,具体的操作要点如下:
(1)灌缝前,用钢丝刷和角磨机对裂缝表面进行清理,将浮渣、松散层去除掉,用压缩空气对裂缝进行吹扫,将其中的粉尘、碎屑清除干净,以丙酮溶液对裂缝两侧进行擦洗。
(2)确定注浆嘴位置,以骑缝的方式对注浆嘴进行埋设,用结构胶将注浆嘴黏结好并配置封缝浆液,在裂缝上进行均匀涂刷,贯通裂缝应对两侧进行同时封闭。
(3)为确保封缝后的空腔能够承受灌浆压力,应在灌浆前对封缝效果进行检查。当封缝浆液完全固化后,沿缝隙涂抹一层皂液,随后从灌浆嘴向缝内通入压缩空气,如果缝隙无冒泡现象,则证明达到封缝要求,否则需要重新封缝。
(4)注浆前,根据配合比对浆液进行配制,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造成浆液浪费,每次配制的浆液量应在固化前用完。浆液制备完毕后,接通管路并开启阀门,用压缩空气对管道和裂缝进行再次吹扫,随后对灌浆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运转正常后,便可开始灌注浆液。
2.3桥头搭板托空处理技术
受季节性水位变化,桥头填土沉降等问题会引起局部弱支撑、桥头搭板沉降变形、桥头跳车等问题。防止和处理此类桥梁病害,可以在施工时采用桥头搭板脱空处理技术,把桥头搭板安装在桥台、悬臂梁板顶端、填土等内部,避免桥端连接部位出现沉降问题。另外,可以在出现病害后,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填充桥头搭板处空隙,加强桥头填土的整体性和牢固性。
2.4桥梁破损修补
在对桥梁中破损较为严重部位进行处理时,应将该部位松动的混凝土全部凿除,使其露出骨料,并对裸露在外的锈蚀钢筋进行除锈,用微膨胀水泥浆作为界面剂,通过环氧混凝土进行修补。对修补的部位进行凿毛,用清水对混凝土基面进行清洗,从而使基面达到清洁、干燥的要求;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对聚合物砂浆进行拌制,随后在缺陷部位涂刷一层。当缺陷修补好后,用钢丝刷将混凝土接缝处的浮浆去除掉,并以清水进行冲洗,晾干后抹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封闭。桥梁破损部位修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其中环氧砂浆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规定值,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无油污,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应无裂缝且外观平整,钢筋表面也应无锈蚀的迹象。
结语
总之,我国桥梁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在施工过程和运营中出现了很多病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其合理分析,采取经济、环保、科学的技术进行处理,增强整体质量,促使其行车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
参考文献
[1]蔡川.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5):110,112.
[2]孙志恒.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0):156-157.
[3]周凯.浅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0(2):116-117.
[4]刘庆浴.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0(18):107-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