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中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2期   作者:何达珍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内容,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利用训练模式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审题能力。基于此,主要阐述提升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对策。

何达珍   广西梧州岑溪市大业镇古万小学  543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内容,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利用训练模式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审题能力。基于此,主要阐述提升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提升;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88-02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审题过程当中会出现审题错误表现在少看或者看错题目情况,审题错误就会造成做题错误,从而对学生们做题质量和效率带来严重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在审题的初期没有用对方法,同时还存在学生们粗心大意、很难抓住关键词、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原因。所以提高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对学生们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小学中段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们审题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们需要对学生们审题能力予以更多关注,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文章主要针对小学中段学生审题能力培养进行主要研究。
        一、培养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必要性
        我国新课程改编以后,开始注重学生学习素材的丰富性,尤其是低年级,题目都照顾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叙述,这就要求小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审题能力,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讲解能力提出了新考验. 到了中年级,题目总是包含着非常大量的信息并且关系复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分析问题,用清晰的思路来面对问题,并且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小学生还是不会审题,理解能力差,做题效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老师方面的原因,许多老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上课时,往往是给出题目以后就让学生解答,不给学生审题的时间,而这时候学生往往还没有明白题意,根本不理解题目说的是什么;此外,老师们也忽视了对学生审题技巧的训练,长久下去,学生们难以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其次,是学生本身对于审题并没有很重视,读题也只是大体浏览一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信息,审题态度不端正,比较敷衍;另外,审题方法不正确,总是做无用功,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效果也越来越低下,成绩一落千丈。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审题习惯,让学生有效学习。
        二、认真读题,获取主要信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在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培养小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在遇到一个题目时,为了获取主要信息,应该完整地读题目内容及要求,在读题时要把主要的信息圈出来,将主要的问题圈出来,这样就能准确掌握题目要求和重要信息,从而达到准确理解题意的目的。如:“纽扣厂准备生产20000个纽扣,现在已经生产了2天,每天的生产量是3000个,如果想更快地完成生产任务,剩下的纽扣每天需要比之前多做多少个才能在2天之内完成?”读这个题目时,我们需要将题目先通读一下,然后分析并发现题目中主要的信息,如“准备生产20000个纽扣”“已经生产了2天”“每天的生产量是3000个”“剩下的纽扣在2天之内完成”,问题是“以后每天的生产量要比之前多多少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通过把主要信息圈出来,再对问题进行分析后理清思路,这样解答起来就不会因为遗漏重要信息而出错了。
        三、画图分析,将抽象信息变得直观
        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还并不成熟,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抽象性、复杂性等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从而阻碍了学生审题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面对几何题、形成题等数学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题目中所给出的数字和文字信息,并结合线段、图表等手段进行画图分析,将抽象的信息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从而再进一步展开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发展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在教授《时、分、秒》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如下例题:一场大雨从18:30分开始下,40分钟后停止,那么雨停时为几点几分?对于本题的计算,笔者引导学生们画图分析,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呈现出来。通过学生们画图分析,很快便得出了答案。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将抽象的信息变得直观,丰富了学生的解题技巧。
        四、抓住关键,找到解题方式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关键词,不知道该怎样寻找,应用题读一遍也不能捕捉到有用的关键词,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找不到突破口,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重新读题,读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寻找到问题最后的要求是什么,需要怎样的关系式,将主要的信息捕捉到,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式,在碰到题目较长的数学题时,小学生会感觉到信息量较多,但是又不知道该怎样解,例如下面这道应用题;小鸡和小兔子同笼,一共有40个头,86只脚,问笼子中鸡兔共有多少只?像这种问题,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审清题意,首先分析出其中一种动物,例如小兔子数量,就是(总脚数-小鸡的脚数×总头数)除以(每只兔子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讲解每步含义,在引导过程中要让小学生了解每一步骤的意义,一步步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然后通过已有的数量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
        五、加强审题方式和方法的积累
        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是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形成的,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转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对题意有更好的理解。举例说明在解答“倍数”相关计算题当中,杨树有12棵,松树是杨树的两倍还多1棵,求松树有多少棵?引导学生们将数学文字和语言进行相互转换,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们能够对数学语言有更加详细的了解,提高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在这道题的理解当中,可以将题目当中的2倍还多1棵进行转换,也就是杨树的棵数12×2+1,其中的两倍就是要用乘法,多1棵就是“+”,提高学生们的做题能力和做题水平,让学生们能够对数学文字和数字转换。
        六、养成定时检查的习惯,提高审题的重视程度
        在考试的时候,许多学生在考后会觉得自己考得很不错,结果卷面分数出来的时候直跺脚了,发现题目是做对了,但是因为不认真算错了,结果就没分,许多学生会把分数丢在马虎上面。对此审查试卷这一环节就很重要了,像在检查应用题时“200个人280个馒头,小孩一人分一个馒头,大人一人可以分到2个馒头。问:一共有都多少个大人和小孩?”换成这种方式叙述“200个大人,280个馒头,大人有3个馒头,小孩1个馒头”这样的问题,只要举一反三,学生就不会把多少和人的个数弄混淆,也就不会丢掉这一部分的马虎分。另外还有的是要检查试卷上有没有数字是自己漏看了或者是看错的了,自己在草稿纸上算出来的答案,自己有没有抄错。别看这些都是很小的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却是经常发生的。因为草稿纸很乱,这里写点、那里有点,一着急的话就会看错。又或者是列的算式不小心把减法写成了加法等等之类的。如果养成了做完试卷及时的审查试卷的习惯,这样分数就会很少的丢在这些马虎的方面上,也省得分数丢的冤枉。教师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于审题的重视程度,以便学生逐渐养成这种习惯,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开始,另外,学生还需要有正确的审题方式,教师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审题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审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做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婧靓.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7(18):63-64.
[2]张园.小学中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03.
[3]胡伟伟.下笔必“审”: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J].求知导刊,2019(17):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