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   作者:梁丽凡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提起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就目前为止我国的食品安全隐患较为严重,不仅存在的亚健康问题在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本文针对食品安全现状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对现阶段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展开分析,以此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

防城港枫叶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梁丽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提起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就目前为止我国的食品安全隐患较为严重,不仅存在的亚健康问题在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本文针对食品安全现状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对现阶段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展开分析,以此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检测;检测技术
        前言:通过互联网当中对社会居民生活质量幸福度的调查发现,超过80%以上的居民对当前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5%左右的人对目前的生活质量呈现不满意的情况,而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的问题及隐患。由此可知,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饭店用地沟油炒菜、给鸡打激素等现象。所以说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只有国家政府方面对此提起重视并加强监管与检测才能够真正的从源头上杜绝有害食物流入到市场当中。因此针对食品安全现状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展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1食品存在的亚健康问题
        食品是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动力来源,只有每日摄取一定量的健康食品才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养分满足日常所需。但是由于近年来食品亚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全球性食品问题的探讨。而探讨的重点在于食品检测中存在的漏洞以及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通过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农业种植、食品添加剂与防腐剂、环境污染、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市场与政府监管不力、境外食品安全等[1]。另外,我国的食品安全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跟随着改革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剧的,所以其实质上是因为市场与政府方面监管失控而造成的,例如:法律制度不完善、掺假售假、过期变质以及有毒害事物等。
        1.2食品安全隐患较为严重
        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食品的卫生情况以及营养情况的了解与重视程度较低,加上人们的日常饮食安排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样的发展现状导致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能够从中获取到更多的利益而开始肆意滥用食品添加剂、劣质原材料以及化学成分等,存在此类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国的科技较为落后,而是因为大部分的食品生产商道德素养较低,卫生意识过于淡薄,经受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未能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来执行,导致当下的食品安全隐患较为严重。
        1.3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存在漏洞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改善这一现状,这些政策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检测期间所存在的漏洞[2]。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此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发现了在食品安全政策或者仍然存在诸多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例如:工业加工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以及食品加工污染等。在根据现有政策展开解决应对期间发现,政策上存在一定的漏洞无法有效的根除和规避这些现象的发生。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2.1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少不了农药的使用,所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检测重点。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农药检测技术的有序发展,在检测农药残留物期间所采取的技术包括:固相萃取、微波萃取、加热溶剂萃取等方法,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这些新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在于效率高、消耗及杂质少、便于操作等,能够有效地保障农药残留物检测的质量及效率[3]。



        畜牧业的集约化发展导致兽药的使用量以及适用范围大幅度扩大,而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利用率变得越来越高,导致兽药残留情况越发严重。由于兽药的残留检测的样品结构过于复杂并且检出较低,所以目前更多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面展开检测,这些检测技术的成本较低并且操作简单、检测时间较短,更加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筛选。
        2.2天然毒素检测技术
        黄曲霉素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并且利用传统的检测技术去检测黄曲霉素不仅程序复杂、成本过高,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酶联免疫技术来检测黄曲霉素这一类天然毒素,在经过科研单位的试验后的结果可知,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素B1抗原转化率为89.5%,无论是抗体的效价方面,还是在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方面能够与国家产品相媲美[4]。目前我国在河豚毒素方面的检测技术尚未成熟,也未能实现满足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
        2.3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就目前来说,我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已经较为普及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在科技的发展之下成功研发了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已经成功攻克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检测难关。现阶段我国在进出口商品方面的检验技术研究所的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心已经成功地检测出了37种试剂,在此方面的检测技术已经赶超国际水平。
        2.4生物性污染检测技术
        近年来,由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越来越多,例如:沙门氏菌病、螺旋杆菌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等等。这些疾病都属于食源性疾病,虽然说发病几率相对较低,但只要一发病就有致命的危险。另外,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霍乱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食源性疾病。针对此方面展开检测的过程中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的检测需求了,不仅检测速度非常慢,还很难适应及时治疗[5]。而利用PCR为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自动化仪器来完成微生物检测,既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政策及干预性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2.5食品掺假检测技术
        所谓食品掺假实际上就是利用其他材料来代替食品正常的组成材料。例如:在芝麻油当中掺杂菜籽油或者是将非食用油直接掺杂在食用油当中销售。这样的做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了极大地安全隐患。而在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逐渐诞生了很多的新的食品掺假检测技术,例如: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其原理就是借助红外光来促进分子的振动并对振动情况做好记录,通过观察分子的振动情况来分析和判断食品当中的否被掺假。
        结论: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而食品的进出口已经成为当前外贸当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某一地区的食品安全发生了问题或者是隐患就有可能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危害。所以必须要形成极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并不断地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从根本上去控制有毒害食物流入到市场当中,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发展[J].中国食品,2019,No.761(01):173-173.
[2]王悦.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产品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No.234(09):75-76.
[3]李州霞.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应用技术的研究及现状[J].食品界,2019(004):24-25.
[4]李文荆.浅谈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9(015):P.183-183.
[5]阮雁春.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v.45;No.246(01):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