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水稻机械化插秧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刍议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   作者:梁生 丁志勇(通讯作者) 白永辉 果向阳 李强
[导读] 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探索总结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大姚县农业农村局  梁生   丁志勇(通讯作者)  白永辉    果向阳   李强       675400

摘要: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探索总结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  机插  高产稳产  栽培技术
        推广农业机械化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是关系未来农民在粮食安全中如何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笔者从大姚县2009-2020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推广实践的一个层面,探索总结出了水稻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的高产稳产栽培经验,形成了一套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农艺配套管理等高产稳产、安全有效的技术措施,供水稻机插秧管护应用中参考。
        1、规范化育秧是前提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插秧机设计是对秧块进行均匀切块的原理来实现分秧与插秧的,所以,育秧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插秧机的栽插质量。常用的育秧方式有“双膜育秧、软塑盘育秧及工厂化育秧”三种,工厂化育秧前景广阔,但投资成本高,推广初期应用范围不广;双膜育秧操作相对复杂,不便推广使用;软塑盘育秧投资成本低,操作最为简单,是目前我县主要推广应用的育秧方式。
        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水、省劳力、省秧田、移动性大、秧龄短、秧苗成毯状且整齐无缺苗。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劣杂。
        1.1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适宜区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如中海拔一季中稻地区种植的楚粳28号、云粳26号、云粳29号等品种,要求种子质量必须达到GB4404-1(2008)的国家标准。
        1.2统一育秧,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基础。秧苗素质好坏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因素,好的秧苗必须具有较好的粗壮度、整齐度和均匀度。统一集中软盘育秧对提高秧苗素质,防治病、虫害,合理水、肥管理极为有利。
        1.3苗床选择及培肥
        苗床地应突出“肥床、旱育”的特点,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杂草少、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便于管理、偏酸性的菜园田作秧田(若为碱性土壤,还应进行土壤调酸工作)。苗床可选在菜地、秧田或院心有水源的地方,苗床要保证亩施1000千克腐熟农家肥,秧苗移栽后苗床土壤通透性好,完全能恢复种植蔬菜等作物。
        1.4营养土培肥
        选择苗床附近肥力好的菜园土,碎垡细土后,取耕作层表土过筛,去除杂草、石子等,使细土呈颗粒状作初始母土,每亩秧田准备母土900千克;播前15天,按每亩母土加高质量复合肥6-10千克再加细碎有机肥100千克充分混拌均匀,再加敌克松和恶霉灵及盖地虎混合水溶液与混合细土充分拌匀,起到土壤消毒和杀灭地下害虫卵的作用,保持土壤湿度后统一堆捂,盖膜发酵,使肥料中的速效养分释放到土壤里,达到培肥土壤的目的,捂熟细土以后用作装盘土及盖种土备用。
        1.5苗床准备
        苗床地要耕耙整细,保持墒面平整,每栽一亩大田需苗床5—7㎡,大致28个秧盘(每秧盘规格为28×58㎝,其中4片为抛秧盘),营养土70—85千克(每盘需准备营养土2.5—3千克);一般苗床埂高床底,使苗床宽在1.8-2.0m,苗床须迫实压平,长、宽应保证秧盘合理摆放,面积大的、用无纺布覆盖的墒间可设沟,沟深20cm,沟宽30cm,保持沟道排水通畅;面积小的、用拱膜覆盖的墒间不设沟,可设埂,埂宽30㎝,埂高20㎝即可。
        1.6严格进行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浸种灵或施保克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确保要求药剂浓度下浸种60—72小时,达到种子消毒、预防种子带菌而传染病害。
        1.7扣种稀播,适时播种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最佳光、热时期,尽量做到利用水利情况适时早播;每移栽1亩大田播种3.0—4.0千克,即每个秧盘播湿种170—180克;可根据当地情况于3月底4月初播种,确保适龄移栽,栽插秧龄35—40天;播种时把软盘规范摆放于苗床,用敌克松稀释水溶液喷雾消毒一次,撒装捂熟备用细土至盘面三分二高度时平整盘土即可播种,播种后覆土厚度0.5cm;播种、覆土后均要喷施杀草丹和敌克松各一次防除杂草和预防青枯、立枯病;播种盖土后墒面及时覆盖细肥,浇透水后加盖无纺布或拱膜,四周用土压实。
        1.8加强秧田管理,适时施肥
        播种后当天浇透水。注意播种后水不能上墒面,下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播种后12天左右至二叶一心时通风炼苗后揭除无纺布或秧膜,之后床土保持湿润即可。
        苗期施肥:苗期施肥应保证轻和匀,化肥应泡水浇施,切忌干施和重施。揭膜后3天施第一次肥,每28个秧盘用尿素100克加适量敌克松兑水40千克均匀浇施;秧苗2叶1心期施施二次肥,每28个秧盘用尿素100克加适量敌克松兑水40千克均匀浇施。每次浇肥后必须用清水泼洗秧苗,防止由于肥害烧苗而引发缺苗。移栽前5—7天,每亩秧田用75%三环唑150克,兑水10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一次,培育无病带蘖壮秧。有“育苗伴侣”肥料的用作苗期追肥效果更佳。



        2、机械化插秧是保证
        当秧苗长至15-20㎝,秧龄适中、水利条件能满足栽插时即可进行移栽。插秧应按照“浅插、稀植”的原则进行,保证插秧质量,确保基本苗和最佳群体结构,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2.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插秧机
        根据插秧田块面积大小、土壤质地状况合理选择插秧机。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步行式与乘坐式两大类,所谓步行式就是手握机器手柄,步行前进操作机器(这种机器结构简单、轻巧、操作灵活,使用安全可靠,容易控制插秧质量);所谓乘坐式是指人可以直接乘坐在插秧机上进行操作完成插秧任务(乘坐式插秧机可增加施肥、铺膜、施药、免耕部件、实现复合作业)。田块面积大的砂壤土且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建议选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田块面积小的砂壤土或粘土应选用步行式插秧机;在我县,地势不平整、经营田地的农户条件差异大,选用轻小型步行式插秧机比较实用(每天工作8小时,可插秧10-12亩),如久保田、东洋等轻小型步行式插秧机。
        2.2精细整田,适龄移栽
        移栽大田应精细整田,达到田平泥化,草净埂光的标准;一般于4月底至5月中旬、秧龄30—40天即可移栽,现移苗现栽,不栽过夜秧。水田两犁两耙待泥浆沉实1—2小时后机插秧最好(保持田水深5-7㎝标准浅插),能保障浅插且减少飘秧的产生。切忌因田块不平造成积水淹苗现象,在机械耕耙的同时,结合人工平整田间四角和不平整的地方。
        2.3合理密植,薄水浅插
        楚粳28号、云粳 26和云粳 29等品种分蘖力中等,适当密植和增加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移栽规格30cm ×12cm,亩栽1.6—1.8万丛,每丛栽3—4苗,亩栽基本苗5.5—7.5万。要求达到“三少一匀”的标准,即缺秧少、飘秧少、伤秧少,每丛苗数均匀。坚持田块长的方向条栽,栽寸水秧,尽量栽浅、栽匀、栽稳,力争达到深浅一致。坚持人工补苗;对机插秧质量差的田块,在栽后2—3天内用预备抛秧盘育出的苗进行人工补栽缺苗、浮苗。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使其早生快发,争取穗大粒多。
        3、科学管理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旱秧机插后分蘖能力极强,水稻生育阶段会推迟10-15天,做好水、肥管理,避开抽穗期遇8月低温,搭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保证良好的结实率尤为重要。
        3.1科学管水
        机插秧秧苗小,栽后至返青活棵的水分管理更显重要。坚持薄水移栽,机插秧结束后72小时切忌灌水,否则易漂秧,三天后秧根长定后及时灌水护苗(阴雨天除外),水层保持在苗高1/2左右;或遇高温晴好天气,应灌雨水护苗,水层保持在苗高2/3左右。插秧后的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苗。水稻活棵后(栽后10天左右),应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8cm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管水原则是浅水护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湿润壮籽。
        3.2控制有效分蘖,注重群体结构
        实践证明,旱育机插秧单株最高茎蘖数为12.0-16.5个(因品种不同茎蘖数不同),一般单株有效分蘖为6.5-11.0个;平均每丛有效分蘖为25-32个,使成穗率在75﹪以上,亩有效穗达32.0万穗以上,结实率在75﹪以上,就能实现单产850千克以上的高产稳产目标;所以,依照品种特性,够蘖晒田,控制有效分蘖,保证群体有效穗,合理水、肥管控,提高结实率,是旱育机插秧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3.3配方施肥、合理调控
        机插秧要促其早生快发,应合理施肥。根据我县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和测土成果,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在亩施1000千克腐熟农家肥的前提下,一般每亩大田施肥总量为:尿素35-40千克,普钙25~30千克,硫酸锌2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硅肥20千克。施肥方法及用量:①超耙肥(田耙平时施用):亩施普钙25~30千克,硅肥20千克,硫酸锌2千克,尿素10千克;②分蘖肥(栽后5~7天施用):结合化学除草,亩施碳铵40千克,碳铵与稻田除草剂拌均匀后施用,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③穗肥(栽后40~ 45天施用):亩施尿素15—20千克、硫酸钾5千克,促进水稻穗大粒多,提高千粒重。
        3.4综合防治病虫害
        破肚期及齐穗期亩用40%菌核净100g或20%井岗霉素lOO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曲病两次;5%破苞及齐穗期亩用75%三环唑60克对 百威)30---40ml或50~70%吡虫啉3~5g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飞虱。在白叶枯病常发地区,孕穗期结束后,亩用叶枯宁100克兑水60千克预防叶枯病;水淹没的田块及暴风雨袭击过的田块,在退水及天晴后及时用叶枯宁lOO克兑水60千克预防白叶枯病。
        3.5适时收获
        从稻穗外部形态看,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70%枝梗已干枯,达到这三个指标时,要及时收割,实现增产增收。
        结束语:
        总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高产稳产的先进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技术还需在育秧、定穴、定量、宽行、浅栽、科学肥水管理、综合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精益探索,配与收割机的有机联合,逐步优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出更适合大姚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高产稳产栽培模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