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林耀弟 黄钦华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   作者:林耀弟 黄钦华
[导读]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能促进和谐发展,确保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等。相关部门应对乡村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并提高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度,以全面提高乡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消费观念,进而促使乡村建设向生态化方向不断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  林耀弟   黄钦华   430065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能促进和谐发展,确保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等。相关部门应对乡村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并提高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度,以全面提高乡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消费观念,进而促使乡村建设向生态化方向不断发展。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做出战略调整,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乡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全面促进乡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展开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规划;文明建设;设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中,美丽乡村建设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城乡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初步研究发现,我国重视城乡规划设计,经过不断地探索有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城乡经济提升。在整体角度上,城乡规划建设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决定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实施过程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鉴于此,城乡规划设计实施前,需要对农民的意愿展开多角度分析,充分考虑城乡规划设计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城乡健康发展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收入为目标,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
        1.2尊重乡村环境自然原则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乡村的整体性不可忽视。乡村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各部分的融合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方位、大小、格局等各方面,并依据其特性进行改变,而在变化的同时其整体性依然存在并不受影响。另外,乡村建设的时空延续性也是需要提出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村居规划建设,其还需要具备一种精神的寄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乡愁。现代人对于乡村原始的记忆已经越来越少,对故乡的认识和理解也十分粗浅,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结合乡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因素进行个体融于整体的建设,塑造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乡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意义。
        1.3实现农业结构改革的设计原则
        经济提升是城乡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想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就需要做到农业结构的改革,所以,城乡规划设计应考虑农业结构改革因素。初步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结构模式采用的是粗放型,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约束了经济发展。鉴于此,在城乡规划设计时,既需要实施土地联产承包模式,又需要进行土地资源潜能的挖掘,其目的是改善生产水平,做到农业资源的多次利用,如此一来,就可以将上游的废物转变为下游的原料,既节约成本,又改善环境。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2.1构建合理建设体系
        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之前,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建设体系的规划。所谓合理的建设体系的规划,也就是要对乡村建设的内容进行完善。在前期进行乡村建设的企划书的制定时,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设的方向。


所在地区是山地还是平原,是发展畜牧业还是养殖业,如果要发展养殖业,在养殖的同时能否进行旅游业的引进。其次是项目的预期目标。根据组织者对现状的了解,确定培养期限。绝不可盲目进行操作实验,一年复一年地进行。接着还要有备选方案,以便于在不适合当前地区发展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更新和处理。而一旦在主要方案得以实施的情况下,备选方案也可用作副业来发展。同时要注意的是组织者在进行组织策划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应急预案的准备。在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考虑一些极端因素,如极端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施工人员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导致项目后延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做好应急准备,建设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
        2.2将地理优势运用到乡村建设中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建设仍在规划阶段,对此,在确保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乡村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因地制宜发掘当地特色,打造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知名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3设计科学化的乡村布局规划
        具体的实施途径有两个:首先,乡村布局规划应该以乡村的实际状况为基础,掌握村民的生活习惯,了解村民的文化习俗,随后开展有效的空间规划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村民的生活需求,为后续的经济提升打好基础;其次,乡村布局规划需要进行全面的信息宣传,让全体村民明确布局规划的内容,从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切实实现乡村的每一处角落都得到合理建设。另外,村民在乡村布局规划中担任着质量监督的角色,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做出调整,最大化确保乡村布局规划的科学性。
        2.4规划成果凸显乡村生态特色
        进行乡村规划时必须推动“三生空间”的发展,注重农村区域自然环境的改善,凸显乡村生态特色,实现生态文明自然美,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乡村规划在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把握好发展空间格局,加强创新,尽量多规合一,勾画出一个村民向往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以绿化、美化环境为重点,坚持山上造林与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村庄美化相结合、样板示范与全民动员相结合的原则,增强生态规划意识,达到“山更绿、水更清、田更美、园更靓、天更蓝、家更暖”的田园式美丽乡村目标,解决空间规划质量和效益问题,进而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总之,进行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保护好自然肌理、保留地方特色,更要注重产业发展和文化引导,凸显乡村生态特色。做到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进行统筹规划,让村民记住乡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结语
        在乡村布局规划实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现状,掌握地区的人文主义元素,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乡村建设仍将继续实施,并向着生态化、区域个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江海.城乡规划批后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73-74.
[2]李芬.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景观规划研究[J].华中建筑,2020,38(12):139-141.
[3]段飞.苏州太湖区域乡村旅游规划的思路探索[J].科技视界,2020(33):125-127.
[4]罗维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J].福建建材,2020(11):31-33.
[5]肖扬.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J].城市规划学刊,2020(06):12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