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   作者:胡新艳
[导读] 语感作为小学生写作和阅读等多种能力的核心

        胡新艳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第一小学 546899
        摘要:语感作为小学生写作和阅读等多种能力的核心,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俗来说,语感是人在一定语言环境下产生的直觉感知,理解和领悟等。教师切实对学生加强古诗文中语感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文美句,加强素材的积累,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为今后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而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语感的培养
引言:在新课改中提出的小学语文古诗文语感的培养包含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从表面层次上理解和明确古诗文含义,也要求学生具有通过诗文的音调和节奏等感受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但是小学生受到本身语文知识积累不足以及理解能力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教师需要充分提高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反复诵读,加强理解
        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反复诵读是小学生增强语感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指的是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反复朗诵并在这个过程中记住内容提高理解。小学生相对来说记忆力较强,不仅如此,小学生在相对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反复诵读往往可以调动起口、耳、眼等多种感官的作用,进而可以有效领略到古诗文中的精妙。但是学生在实际进行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因为自身语感力较低,因此在音律,断句以及节奏等方面的把握上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教师切实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助。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素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的素材讲解时,可以按照具有层次化的顺序布置课堂任务,首先是教师领导学生进行正确诵读,保证学生发音正确,基本语调正确。然后邀请不同学生轮流进行领读,在领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该名学生的某些发音存在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在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准确诵读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接下来的古诗文整体理解教学任务。为了增进学生的记忆,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一定的反复诵读氛围,即邀请学生在每日上课之前集体进行诵读,学生之间也可以根据古诗文内的主题思想自由组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且将分角色朗读的成果通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通过观看录像对学生在语调,语音等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将纠正信息反馈给学生,如若学生仍然存在问题,教师可以主动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耐心纠正。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领会语句中的情境
        想象力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思维方式,指的是人在头脑中对已经储存的表象进行一定加工和改造之后形成的其他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头脑中存储的感受和生活表象经过一系列思考和加工之后展现出来的文字符号,学生如若想要深入理解作者的主旨意图,首先需要明确这些文字符号,因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提升语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将教学的侧重点集中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上来,缺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和想象力提升的重视程度,导致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之下,经常采用固有思维和固有模式来对古诗文进行进一步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不利于长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帮助学生激发其想象力,在调动想象力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增强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素材《绝句》,教师在对这篇古诗文进行讲解的时候,首先同样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字形字音方面的基础问题,借助多媒体的帮助播放这首古诗文的音频,保证学生读音准确,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引导性学习。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注意全诗的远近构图,并结合课本中的配图就诗中描述的主要场景发挥想象,教师为学生提供5分钟的自由想象时间,并将班级同学按照8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学生将想象之后在脑中构造出来的画面在学校小组之内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来回走动,并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如若发现学生的想象画面与古诗文实际想要描述的画面出入较大,需要对该名学生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可以从花草等角度入手。学生彼此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邀请主动举手的同学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分享,通过学生彼此之间想象画面的共享,扩展学生思维方向,进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在邀请学生主动分享的环节中,为了防止出现因为学生害怕举手导致班级活动开展不下去的现象,教师可以认真将学生分享的次数记录下来,并按照平时成绩的方式折算到学生的综合成绩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想象可以理解到古诗文的美感,进而有效提升语感。
三、 加强词语及意象积累,增强语感
        语感虽然是感受的一种基础形式,一种心理体验,但是语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体验,同时也需要学生对词语和意象等知识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素材仅仅是来自于课本素材之中,因此素材的积累远远不到位,不仅如此,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是学生长期时间之内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的综合体现,但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消息懈怠等不良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到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感的提升,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通过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氛围之中提升语感。
        例如教师可以将古诗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如“菊花”、“酒”、“明月”等在不同语境中代表的意思进行总结,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记录并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背诵,教师可以开展“共同接力”的班级活动,即按照学生的班级顺序,随机开始,按照“词汇”、“涉及到该词汇的古诗文”、“该词汇在古诗文之中代表的实际意义”的顺序进行接龙,如若某名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出来,则累计一分,班级整体进行3轮之后,积分最高的学生需要尽量根据自身的平时积累利用意象创造一个句子,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鼓励学生进行积累。为了增强学生的积累,教师还需要将意象代表的意义渗透在课程的日程开展之中,即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在不断复习中巩固印象。除此之外,从增强积累提升语感的角度上出发,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杂文随笔的课后作业,即学生需要将阅读到的相应古诗句积累下来,并准确朗诵。
总结:小学是学生增强语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学生因为自身语文素养积累不到位,因此经常忽视语感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感知,感受和感悟三个层次来实现古诗词中的语感培养,同时也需要在阅读教学,古诗词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的养成习惯,多次进行诵读训练,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和运用,提升学生语感。
参考文献:
[1]朱艳红.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425.
[2]秦霞. 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8(7).
[3]赵英姿. 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J]. 知识文库, 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