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鲲
宣恩县第一中学 湖北省 445500
摘要: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展其地理实践力的难度较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实验、社会实践情境中调动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读、验证、分析、探究相应的地理问题。由此看来,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基于此,以下对例谈高中地理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实践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我国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颁布了新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凝练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应该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教师把核心素养视为验证地理实践教学的准绳和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标尺,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亦是如此,地理实践力不仅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重要主要体现在地理实践力能够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水平;特殊性在于这一能力往往需要在实际的社会活动情境中培养。高中生课业压力大、时间紧张,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情况为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很多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高中生从中感知和探究地理理论知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提升,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实践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师未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在实践力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二、例谈高中地理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
针对高中生学业压力过大以及实践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实践平台,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应该坚持“知识迎进来,学生走出去”的原则,突破传统地理教学中将学生局限在教室中的弊端,积极利用学校的地理实验室、社会上的地理博物馆、大自然等多样的实践平台,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标。例如,在高一必修第二册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走出去,对农民工的生活及工作进行跟踪走访,分析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说明自己的看法,而且根据搜集来的材料,进一步探究促使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地理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社会上的地理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走访调查解决了地理实践问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落后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教育的限制,培养学生探索、自主学习创新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高中阶段,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意识当作重点内容,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使其从多角度思考实践的技巧,让其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掌握地理实践思维与技巧。以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总结近五年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等,使他们在搜集资料时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地理实践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在了解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影响与应用的同时,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实践意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创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当前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状况中,教师存在忽视评价环节的问题。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片面化评价形式的弊端,教师可以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将过程、结果、态度等元素纳入评价体系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地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对于发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来说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实践档案,将学生参加的具体实践项目,所做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态度和所得结果一一细化到档案中,并在最后阶段对一个时期内的记录进行总结,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绘图及收集数据的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教学“绘制地形剖面图”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标注各个等高线的不同高度,之后通过光滑的曲线将不同的点连接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山地陡坡的变换形态,从而掌握原始地貌与缓坡沟谷。在此之后,笔者引入了与此相关的练习题,强化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之后,也就能有效解决与等高线有关的题目,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结束语
作为一名一线地理教师,除了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课标精神及国标教材内容,也要了解更多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地球科学》书中数量众多、可操作性强的地理实验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为地理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其科学的编排思路也为提升学生地理四大学科素养、培养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少鸣.例谈高中地理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70-71.
[2]丁燕.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4):12.
[3]林芝.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