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6期   作者:林其欢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飞速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林其欢
        温州市瓯海新翔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飞速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年限。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提高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木工程能够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解决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是影响土木工程使用安全的基础设施。因此施工单位应充分掌握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注意事项,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与土木工程的综合效益。
        一、常见桩基础施工技术
        (一)人工挖孔桩技术
        人工挖孔桩技术是一项常见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污染小、能源损耗低、施工周期短、操作过程便捷、桩基承载力大、桩基稳定性较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工挖孔桩技术应用过程中,仅适用于地下水含量低于20m的土层中,因此施工人员应明确施工地区地下水含量,判断是否可应用此项技术。
        (二)振动沉桩技术
        在振动沉桩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使用振捣器提高岩土的整体密度与建筑承载力,使其满足土木工程施工标准。在施工时,应对打桩力度进行严格把控,提高振动沉桩技术的应用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应对施工地区的土壤情况进行勘察,如果施工地区土壤粘性较高,则不宜采用此项施工技术。
        (三)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对设备的使用要求较高。施工人员应利用钢筋笼作为辅助装置,进而确保桩基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在施工时,应利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操作,并做好相应的桩基支撑处理。施工人员应对桩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当桩基孔成型后,应对其内部钢筋进行拆除,随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四)静压桩技术
        静压桩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此项技术应用过程中,其应用效果较好、噪音污染小、施工设备简单、操作过程便捷、资源损耗量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合,但在此项技术应用时会产生较大的成本。在施工时,可利用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压力进行桩基础建设。通常情况下,分段压入的方式较为常见。当做好测量定位工作后,施工人员应对桩基阶进行划分,根据顺序将其打入至桩基内部。
        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点。首先,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勘查工作,根据勘察结果选择相应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其次,施工单位应做好人员规划工作,明确各部门与人员职责范围,掌握工作要点。第三,做好施工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工作,在施工材料入场前,应由专业的质检人员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在施工材料入场后,应由专业的材料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保管。对于施工设备来说,在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对其运行效果进行检验。
        (二)测量放线
        在测量放线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桩孔位置进行严格检查,做好标记与放样,提高测量放线效果。此外,施工人员应将测量误差控制在指定范围之内,当桩位径为80cm时,应确保桩基与轴线之间的误差低于d/6,同时不能高于10cm。对于桩位沿轴线来说,其误差应低于d/4,同时不能高于15cm。


        (三)护筒埋设
        当测量放线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对孔口护筒埋设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护筒材料由钢板构成,其厚度约为0.4cm至0.8cm,吊垂直径应低于内径20cm。在施工时,应在护筒顶端设置两个溢浆口,并确保其位置高于地面15cm至30cm。在护筒埋设时,施工人员应利用回填土对护筒四周进行填充,具体可使用粘土分层进行填充,进而提高护筒的整体稳定性。在护筒埋设期间,护筒深度为1m至1.5m为最佳,其误差应保持在5cm之内,在施工时应对桩孔中心与桩位中心进行严格的把控。
        (四)冲孔
        首先,在冲孔环节中,施工人员应对松绳长度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空锤问题。在冲孔过程中,应降低高冲程问题发生的概率,避免出现卡垂与扩孔等质量问题,确保孔壁完整。在桩锤选择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选择重心较低的打桩锤进行施工,定期对桩锤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其存在破损或其他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则应及时对其进行更换,避免出现桩孔倾斜等质量问题,随后通过间接与密集的方式,利用低垂进行冲击。在低垂冲击过程中,如果遇到孔底土质不均匀或斜坡岩等情况,将会导致桩孔倾斜的问题出现。因此施工人员可通过重锤锤击、重低交替锤击、回填片石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将碎石击碎并挤入孔壁内。
        (五)捞渣及清孔
        捞渣及清孔工作可与进孔工作同时进行,当进孔深达到50cm-150cm时,即可开展清孔作业。在判断持力层过程中,捞渣取样是一项常见的判断方式。当冲孔进入岩层后,则应按时展开捞渣取样工作。通常情况下,每当进孔深度上升20cm时,则需进行一次捞渣取样,并做好岩石样本保管工作,便于调查岩层结构,当捞渣清孔工作完成后,方可终孔。
        (六)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钢筋笼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钢筋尺寸与规格,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与质量问题。在钢筋笼焊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按照焊接工序展开钢筋焊接作业。当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应对钢筋笼型号、尺寸、规格等数据进行校验,避免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由于钢筋笼主要放置于孔内,因此施工人员难以准确的判断主筋保护层的厚度。为了避免出现厚度不均的问题,施工人员可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使用砂浆块,并在其中间留有孔洞,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使用钢筋穿过孔洞,将钢筋焊接至主钢筋上方,使主筋厚度满足施工标准。在钢筋笼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钢筋笼碰撞问题,确保其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七)混凝土灌注
        在水下混凝土灌注前,施工人员应反复测量沉渣厚度,如尘渣厚度不满足施工标准,则应做好清孔工作。当沉渣厚度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确保灌注过程连续且分层,每层灌注高度应维持在50cm-60cm间。其次,施工人员应对灌注方式进行科学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可通过拔球法的方式,利用3.5m3的大斗量进行混凝土灌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底部沉淤进行清理,提高桩身的整体密实性。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如需使用导管,则应选择直径为25cm的钢性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确保其密封性满足施工标准,同时长度应高于孔深度30cm-50cm。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桩基础施工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也与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桩基础施工要点研究,同时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完善,提高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为后续施工环节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弓瑞杰.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6):50-51.
        [2]蒋远生.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9(6):136-137.
        [3]宋尔斯.桩基础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9(16):78+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