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中职院校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王立红
[导读]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王立红
        (襄阳技师学院,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文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中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职院校;教学实践
        1导言
        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而“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正是大势所趋,社会刚需。在职业院校革新进程中,将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的革新发展,作为重点关注环节,结合教育工作现状,探索革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功能
        2.1教学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帮助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彰显教学功能。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功能主要包含广播的教学功能、语言的教学功能、屏幕的录制功能、锁定的学生功能、电子白板功能、全体恢复功能以及屏幕肃静功能等。例如,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广播教学的功能,传递自身授课信息,推进语言信息的有效性传播;教师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借助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展人机交互的课堂教学核算,将录制好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取计算机信息知识,通过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延伸计算机知识,拓宽学生计算机学习领域。
        2.2指导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帮助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进一步突出指导性的功能。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技术的支撑下运用指导性功能,可以将自身以及某一个学生的声音、信息内容传递给其他学生,运用麦克风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与交流,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并且这种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计算机理论学习、实践学习以及实训学习的方方面面,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监督与监控,便于获取学生真实信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在线教学以及学习指导。同时,教师运用指导功能,可以与学生进行远程教学,在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疑惑,进而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引领的教育功效。
        2.3寓教于乐功能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大都是教师根据计算机课程知识传递相关的计算机理论以及实践信息,促进学生对这种信息的认知与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灵活学习以及记忆。而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相关的短视频,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取重要的知识信息,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等学生对该计算机知识理解之后,教师再播放一段短视频,引领学生进行有趣的知识问答,促进学生参与到其中,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下学习计算机知识。
        3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状况
        3.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客观分析中职教育现状可知,中职教育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低于高等院校,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相对不足,对课程教学的重视度有限,进而开展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便十分有限。例如部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未进行创新优化,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影响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此外,教师方法的落后及单一,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积极性,最终导致课程教学中教师无法获得学生充分的配合度,影响授课实效性。
        3.2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中职学校为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衡发展,使学生符合社会、企业在用人上的需要,校内都会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但客观分析可知,就普通高校而言,校内基本具备统一的计算机学习教材,教材教学的标准也相对统一。但在中职院校中,部分院校内的该门教材不固定,各个学校基本从校内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及选择课程教材,最终整体上对知识的设计设置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分析课程教材可知,各中职学校所设置的教材内容、教学难度都不尽相同,最终不同学子对此的学习状况也存在差距,欠缺统一标准,致使部分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工作模式,不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3考核意识相对不足
        对中职学校分析可知,虽更多学校都进行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但各学校存在考核意识相对薄弱这一问题。例如本课程在于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锻炼,使其掌握有关计算机实用技能的应用,但部分学校在学生能力考核中以简单填空、知识点选择的模式进行,使得考核欠缺了一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有关技能。此外,部分学生为完成考核,获得一定成绩,最终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有关知识点,却并未进行实际训练,这是考核模式导致的问题,最终导致考核活动失去意义,课程教学收益不足。
        3.4基础设施相对缺乏
        中职学校往往在更新基础设施上呈现速度偏缓的状况,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校的设施更新需要有关企业以及其他部门的资金投入,但中职学校相对而言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有限,导致校内的所获投资相对有限,最终校内针对计算机教学的基础设施更新速度便偏缓,设备存在一定落后性。作为一门以计算机操作为基础的教学课程,教师在有限的基础设施环境中,所能进行的教学内容有限,最终的教学质量便有限。
        4中职院校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4.1搭建微信“在线交流”课堂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下,微信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主工具,其以交流便捷、信息输送快速,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在师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基于此,教师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可以微信平台为导向,推进微信与计算机课程的融合性,构建微信“在线交流”课堂,使其作为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开展的辅助,推进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例如,借助微信的“在线交流”课堂,教师定期发送相关的学习、教学信息,在线引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促进相关学习问题的解惑与答疑,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4.2搭建网络“数字视频”课堂
        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下,网络时代的来临,并使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借助网络平台,构建网络的“数字视频”课堂,在网络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讨论的平台,便于师生对相关学习信息的讨论,课业信息的讨论。例如,在构建网络“数字视频”课堂中,根据学生课业模式,打造课业提交、课业检查、课业评价等板块,实现课业的智能化检查,教师根据学生课业信息情况,加强对相关课题的针对性讨论与分析,实现学生计算机课业完成的有效性。
        4.3搭建网络“数字录播”课堂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人工智能的生成为网络“数字录播”课堂的建构提供平台,助力于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网络的“数字录播”是指在新媒体技术上,推进录音技术与录像技术的融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提取录制相关的计算机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反反复复地学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继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例如,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根据慕课、微课模式开展“数字录播”课堂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兴趣,提升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
        5结束语
        总之,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状不理想。所以中职教育必须要重视该学科的教学,根据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而保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综合的计算机人才,提升中职院校整体教学效果,促进中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月华,李培均,林中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S1):22-26.
        [2]浦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18(04):69-71.
        [3]郭雷.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2):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