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欣赏·评述”教学中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陈崇珊
[导读] 结合自身的小学美术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新课标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新走向
        陈崇珊
        福州市闽清县实验小学
 
        摘要:结合自身的小学美术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新课标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新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评价方法相关内容,最后结合具体教学现场评价说明了小学美术课堂“欣赏·评述”教学中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欣赏,教学评价,评价方法

1 新课标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新走向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结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视觉图像语言则是当前人们信息交流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则应重点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来全面推动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美术教学评价的发展要求。
        当前,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诸多制约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片面评价“美术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学生学生提升美术综合能力等方面内容,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这样则会造成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偏低;二是,评价中大都是体现出“造型·表现”为主要内容,而选择“设计·应用”为辅助内容,更没有深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欣赏·评述”等方面的评价,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视觉欣赏能力欠缺,以及不重视跨学科的综合学习素养能力的提升;三是,评价过于集中于分数,而造成师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忽视,并没有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看出,美术学习则是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主动成长”出发,应加强学生引导开展相应的视觉学习,能具有较强的跨学科学习能力,重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则是学生成长发展中必要的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学评价则应重视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方面的评价,积极探讨进行评价活动的新方向,以保障通过评级方法的创新,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活动以及效果的有效性,进行必要的合理化价值判断。
2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评价方法开发与思考
        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欣赏·评述”教学中,其则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这里结合相关的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分别从图像识读 、美术表现 、审美态度 、创想能力 、文化理解等角度进行如下分析,重点提出了有效评价方法。


        一是,在美术表现方面,重点判断是否学生能有效进行作品欣赏,并能有效实现迁移化的美术表现,能够保障从跨学科的角度来阐述对于美术作品、自然美的感受以及想法的表达;
        二是,重点能保障对于图像的基本内涵进行清晰化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情感以及态度,从而实现能够保障从多角度来进一步更好地区欣赏图像;
        三是,在审美态度方面,则应重点明确能否主动参与到相应的欣赏活动中,并能通过欣赏教学从而具有良好的多元化的审美心态;
        四是,在创想能力方面,则应能在一定的美术欣赏的范围内容,通过较为专业化的美术术语进行自然美、美术作品的感受表达,并能有效进行美术作品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五是,在文化理解方面,则是能结合一定为文化情境在进行美术作品的理解,以便获得更为美好的理解,重视如何通过进一步思考来加深对于美术作品以及文化的理解。
    结合上述的五个方面的评价方法来看,则应重点探讨了相应的“欣赏·评述”教学评价,应该注意这里选择不同等级的百分制评价方式,能结合“欣赏·评述”课的特点出发,开展有效的评价分析,并结合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于每项工作进行20份赋值,重点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等层级。

3 课堂教学现场评价应用思考
        结合上述分析,针对小学美术中的外国传世名作进行评价,重点分别从高效抓取课堂信息、有效进行分类梳理评分、积极构建质量评价系统以及反馈助推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
3.1 抓取课堂信息
        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则是涉及到在结合美术学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相关的学习场景构建、教学策略分析等内容,并能针对相应的关键课堂教学信息进行记录。从相应的记录中,可以有效判断学生的参与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导入环节中的微视频、图像辨识、初学、第一次练习、再学、二次学习、小结等多个环节,这样能呈现出富有变化的美。
3.2 分类梳理评分
        结合听课的材料来看,则应重点结合上述的五个方面的评价方法,能体现出美术核心素养,并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亮点以及存在不足之处的分析,通过分类可以明确相应的区间来进行有效评分。
3.3 重视质量评价
        具体来看质量评价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如何有效进行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内容。借助于量化评价的方式,充分体现出上述评分的实际情况,避免完全依靠经验以及观察等方式来进行美术教学评价;而通过质性评价的方式,能有效全面进行量化评价的细化处理,能有效全方位进行评价对象的处理,并能结合实际来进一步阐述出存在的教学亮点,从而有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评价。
3.4 反馈助推反思
        广大美术教师则可以充分发挥好反思的过程,能实现有效的自我成长。通过教师的积极反思,能有助于发挥好评价工具的作用,通过较高的可信度,有效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并能被广大美术教师所接受。结合质性以及量化评价的指导意见,能有效保障美术教学行为得到改善,进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的活动中,可以选择书面文字报告形式或面对面座谈形式,也可以两者相互融合,进而能有效体现出评价反馈的灵活性。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则应重视相应的质量评价、优劣分析以及听课活动开展的情况,通过书面报告,能有效予以反馈。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探讨了“欣赏·评述”教学评价,并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再明.  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年第18期:94-95.
[2] 潘立.  微课程资源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第36期:8-9.
[3] 彭雯.  绘画”不只是“会”画——农村小学美术欣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 写作:下, 2017年第1期:77-78.
[4] 段箫园.  中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比对[J].参花:下, 2019年第9期: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