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陈莹
[导读] 随着新形势的全面深入,社会与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
        陈莹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形势的全面深入,社会与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而教育工作,就要以遵循立德树人这一理念,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保障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着重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活动。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
        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对于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情感、三观等培养与发展,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立德树人,就是指将教育与德育紧密融合,在传递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道德建设,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中,注重德育教育,然后构建高效的课堂活动,在指引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道德建设;还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还可以促使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适当调整,在学生的协作下,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之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就更需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其中,进而构建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第一步,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在课前预习中,将教学课件上传到班级群中,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在预习课件的制作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经验,依据教学大纲与内容,搜集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制作完整、形象的电子资源。以声乐、图文、视频的形式,进行任务布置、目标细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文本。当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还可以在线与同学交流,咨询教师,快速解决疑惑,提高预习效率[1]。其次,在课前导入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营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将预习课件再次播放,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比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本图片等,都可以挖掘文本背后的价值与核心,在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中,构建高效课堂。最后,在课堂总结中,利用信息技术再次直观形象演示,保障语文教学的生活、活泼与趣味,着重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比如将文本的语句段落,以不同颜色、形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也可以将文本的思想情感、道德价值等流露出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互动探究,增强学生的道德建设。
        例如在《夏日绝句》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视频的方式进行内容展示。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项羽的人生经历、宋朝的历史等等,促使学生对诗词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接下来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李清照的其他诗词。分别有《如梦令》、《声声慢》,接下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这两首诗词的情感,找出不同之处,进入诗人的内心,将真正的历史再现。

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夏日绝句》,品味诗人流露的思想情感,表达的价值观念,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结合实际生活
        语文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还需要小学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比如趣味故事、典范人物、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等,都可以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探究与思考。例如在优良品德的培育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先烈,进行事迹的弘扬,引导学生学习其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引入岳飞、郑成功、黄继光等人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挖掘身边以及生活中的更多爱国典范,让语文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入,创设教学情境,或者借助信息技术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2]。其次,在课后探究中,布置生活任务。课后的实践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之一。通过课后生活探究任务的布置,不仅可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还可以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宜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采用竞赛、团队合作、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表扬,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谈话引入生活内容,增强学生对文本主题与主旨的理解。如:同学们,大家都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早早起床,然后来到学校读书呢?在学习中我们又树立过哪些目标呢?接下来引导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接下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考,谈一谈自身对于文章主题的观点。最终再次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文本重难点词汇语句的学习。比如帝国主义、租界的含义,周总理在写作时的心境是什么?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远大理想与情感。
        (三)组织小组合作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指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互动交流能力,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采用小组合作法,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完美结合[3]。首先,在小组划分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适当的调整,保障能力特征、性别人数的科学合理。其次,在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问题讨论、复习总结中,都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思考探究、表达展现中,相互提升,共同成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促使学生之间,学习与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最后,还可以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与价值。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与策略,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那么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小组合作等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劭.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J].读写算,2020(32):30-31.
        [2]温珊.小学语文教师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素质提高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75.
        [3]杨迎喜.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