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殷祯宛
[导读] 在信息化时代里,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都是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PPT一种表现方式。完善课程评价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殷祯宛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517300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里,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都是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PPT一种表现方式。完善课程评价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45-01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这需要老师们的辛勤努力和学校多方面的配合。我以高中历史课程为例,谈谈我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中给更多的学校和老师能够提供借鉴。
        一、积极参加培训,增强自身能力
        首先,是个人能力的提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我校和上级领导部门加强了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让教师多角度了解并掌握多种信息技术的手段。对于奋战在一线的教师而言,从心里面接受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达到化被动为主动,取得意向不到的效果。毕竟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并不能全面覆盖到每一个方面,很多时候是需要老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探索和琢磨的。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还没有专门组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培训时,我就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历史教学。例如:对教学音频剪辑、拼接处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脉络梳理;录制微课短视频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备课时自己探究出来的。后来学校也在这方面做了系统的培训,使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更加娴熟了。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师需要在思想上接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能力,其次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尝试。
        二、信息技术的投入与融合机制
        其次,是学校层面的支持,学校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善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机制,切实保证信息化设备的日常运行与维护,并且及时更新设备,引进各种高质量的交互学习资源和工具软件,让老师们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以我校为例,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我校老师的教学效率,学校引进了云办公系统,在每个科组室配备的电脑上都安装了此系统,方便备课组活动的资源共享。为了解决考试阅卷难题,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我校引进了电子阅卷系统。在每次考试结束后,把学生的试卷扫描到系统中,客观题由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则由老师通过键盘的简单操作完成批阅。


批阅任务完成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成绩单、试卷分析、各题正确率等多项参考数据,通过表格、雷达分布图等形式将考试结果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了解本次考试的各项数据。这样的信息化手段,既提高了改卷效率,也降低了数据分析的差错,极大的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对于教师的课程评价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符合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鼓励每一位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传统课堂,例如进行相关课程竞赛,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优秀课例等。迎接新高考改革,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就历史学科而言,个人认为,信息技术融入历史课堂教学,对于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历史学科有它本身的特殊性,如果能有声音、图像、影像等资料相结合,就能很好的让学生进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深刻体会当时的历史情况,实现情境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相关的历史问题,从而提高史料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一味的追求五花八门的资料整合,而忽略教学的重难点,否则学生会因抓不住重点而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以我上《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课为例,除了将重点知识展示在课件上之外,我还利用视频剪辑处理软件,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根据课程结构和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剪辑、合并并提出相应问题。在视频的取舍中,我截取了还原当时北京高校学生爱国热情和五四爱国运动始末的片段,同学们根据视频里的台词和情景找出关键词,回答问题,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这样的处理,既让完成了学习目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另外,尝试和实践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也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例如,对思维导图这个软件的合理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把复杂错乱的历史知识整合成线索清晰的知识树,提高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整合概括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最后,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多媒体电脑都是连通网络的。高中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视野也不是很开阔,通过电脑查找历史资料,图文并茂,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同时还能提升学生搜集、整理、概括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于专业历史知识的查找,他们能了解到许多由于教材篇幅局限而没有呈现出来的历史,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展示学习成果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历史事件,从而能提高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网络的运用有利也有弊,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力度,避免学生在查找资料时利用互联网查找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资料。
        总之,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探索之路还很长,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多多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质量为目标,以自身的教育实践改善教学,为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去努力,那么信息技术将会与学科教学更好的融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佚名.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J]. 学周刊, 2019
[2]佚名.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