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数学活动,促学生友善合作的品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1期   作者:招婷欢
[导读] 友善合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雨果曾经说过“友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招婷欢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中心小学   邮编:528226
        【摘要】友善合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雨果曾经说过“友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古人孟子也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种种资料显示,友善合作对人的成长、成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家庭中,大人多孩子少的现象普遍;教育部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等现象的存在告诉我们,孩子的各项良好品质的培养不容忽视,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历史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的社会不但是知识的社会,更是文明和谐的社会,如果孩子拥有友善合作的良好品质将会为他们架上腾飞的翅膀,让他们未来的路走得更宽更远。这一品质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也能很好地开展,由于数学教学的方法灵活多变,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友善合作的品质。因为在数学活动中既能体现团队的重要性,又能淡化“小我”意识,更能体会到友善合作带来的愉悦。
【关键词】数学活动    友善合作    互相帮助
【正文】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目,它千变万化,可以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感受成功的喜悦,它并不只是枯燥的公式理论,还可以有很多数学活动,生动有趣。例如数学竞赛、小组合作、问答比赛、手抄报等等,只要是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他们有兴趣的,我们都可以设计为数学活动。据资料显示,创设数学活动的好处很多,例如,“既能发挥个体学习的潜能又能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成长”,又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等,而我在素质教育的角度上认为,数学活动更加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友善合作的品质。
一、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团队的重要性,淡化“小我”。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堂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既然要体现出真实性、实效性,我们创设的数学活动就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合作、操作、实验、讨论、思考的基础上的。既然这样,数学活动是非常讲究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完成方能体现出活动的意义。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能力好的同学自己单独完成了并坐等其他组员完成,那么这一组有可能并不能取得好成绩,只有在大家的互帮互助之下,共同探讨完成,争分夺秒才有可能成功。他们在一次次的数学活动中肯定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好胜,因为想赢,所以在自己完成后会去帮助其他的组员,最终取得胜利。慢慢地,他们就会感到团队的重要性,体会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这个过程中“小我”意识慢慢淡化了,“大我”意识出来了,教学活动中,水到渠成地培养了他们友善合作的品质。
        为了使数学活动能顺利的开展,我们培养孩子友善合作品质的效果达到最好。活动前,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活动的设计、学生的有效分组(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搭配)、活动规则等等。记得有这样一次数学活动,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上课的学生印象都非常深刻。这一数学活动安排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里,规则是这样的:在一张长一米宽30厘米的纸上写了12道计算题(由于要展示,题目写得比较大),计算题有难有易,12名学生一组,他们先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怎样分工,每人算一题,谁负责算哪题先明确了,因为算错一题扣十分,所以他们还分配了算完后谁负责检查哪一题。整个过程学生们讨论的样子就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板有眼的,友善合作在这一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课后,上课的老师说,数学活动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让能力者负责统筹,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能力稍稍欠缺的学生还能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品质,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好处。这么好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就像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无领导面试”一样,既要友善合作、又能体现出自己的能力,不正是与人友善合作的最好反映吗?
二、在数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互帮互助。
        现在有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个家庭中,大人多孩子少,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别说帮长辈做些什么,就连自己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长辈帮忙干的。记得有很多家长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孩子想让父母帮自己做事就说:“我们要互相帮助啊!”父母想让孩子帮忙做事,孩子又说:“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们哭笑不得,所以,培养孩子互帮互助的品质,在家,要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在学校,则有赖于教师们智慧地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了。其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也能自然地让孩子们形成互帮互助。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时候,我们也应该有适当的挫折教育,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独学的无趣,然后再充分利用数学活动,使他们感受互帮互助的乐趣,两者相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在各项活动中互帮互助,从而有利于他们友善合作品质的养成。数学活动形式多样,有时候不一定必须在数学课堂上,其他数学活动也可以,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长处,使他们很自信地帮助别人。例如,学生合作完成一份数学手抄报,老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组合,有的同学可能擅长画画、有的擅长写字、还有的擅长收集资料,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组合的学生会更加有自信帮助同伴,自然地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
三、体会数学活动中友善合作带来的愉悦。
        心理学显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感情,需要友谊,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给予别人帮助,无论帮助别人还是别人帮助了你,彼此都会产生愉悦的感受”。而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恰恰就符合了人心理学的这一特点。学生在活动中,在帮与被帮之间体会到了友善合作带来的愉悦,同时也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友情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甚至是他们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的一个眼神、一句肯定、一次帮助,都有可能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形成,数学课堂上,多创设数学活动,就是创设学生们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友善合作的愉快、互帮互助的乐趣,帮助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胆小怕事,在班上很少说话,同学们在无意中总是忽略了他的存在,有个别调皮的孩子甚至悄悄地给他起了个外号“隐形人”。发现这一现象后,他成了我重点关注的人,数学活动时的分组,分工,组员是谁,我都做了特别的安排,目的就是让他大胆地说,大声地说。一段时间后,在活泼的组员的带领下,我们发现他说话的声音大了,笑容多了。组员们因为看到他的进步而高兴,他因为得到大家的关注,并获得友谊而高兴。我觉得,这都是数学活动带给他的变化。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老师们的身边时刻发生着,大家都明白,活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好方法,有效教学的好助手,既然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非洲有句格言“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你就一群人走”。学生们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很长,结伴而行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有必要的,而想要与人友好地结伴而行的前提就是要有一种能与人友善合作的品质。社会上,由于缺乏这一品质而危害社会的例子,我们在新闻上也屡见不鲜,这些人当中,有的甚至是接受了多年高等教育的人。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无论任教的是哪个科目,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是至关重要的人,都要多想办法,数学课堂上多发挥数学活动的作用,促进这一品质的形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美好的生活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教育心理学》
《孟子·公孙丑下》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