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213104
摘要:智慧课堂是教育工作改革的产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是否占据主要性的地位。而对于智慧课堂的考量,主要要从学生的这个角度来开展及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活动当中,是否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否真正学习到了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否真正具备了创新性思维和一定的实践性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对于课堂能否被称之为智慧课堂的重要考核标准。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对于一个人终身受教育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因此本文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论性研究,就主要聚焦于高中这一个年级阶段,比高中的数学学科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探究在高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如何融入智慧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智慧课堂;理论研究
智慧课堂最为核心的标准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显示出学生的智慧,而非教师自身的智慧。教师讲课是否精彩,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丰富,都与学生自身的智慧增长与培养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些又不是对学生智慧能力培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在探究高中阶段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接下来本文将从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智慧课堂运用情况,以及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融入智慧课堂教育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探究。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智慧课堂的主要运用情况分析
(一)从智慧课堂的优势方面来看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时候,都开始尝试了小组合作这样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希望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是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的方式,共同解决一些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探索意识和实践意识。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实践过程当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还有很多学生受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而在数学学习方面变得更加具备钻研精神和实践精神。同时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影响之下,有很多学生也开始具备了一些创新性的思维,能够以多种方式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当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管制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输出。但是在智慧课堂模式之下,学生和教师并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这种单一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关系。即教师退出了以往课堂主导者的地位,开始退居课堂参与者的地位,在非必要的时候不去对学生进行硬性的要求,而是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再及时的向学生伸出援手。由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合作关系,并且师生之间共同探讨数学问题这样的方式,也很容易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是学生抛却数学学习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来看,在传统的数学教育课堂当中,如果总是让教师强制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一旦学生脱离了教师的强制性监督,成绩就会出现滑铁卢的不良现象。但是在智慧课堂这种模式的影响之下,有很多学生都开始学会了自己进行学习计划的安排,自己与同学之间进行数学问题的探讨,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总是依赖数学教师来向自己讲解,而是开始尝试自己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解决。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终生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从智慧课堂的弊端方面来看
智慧课堂这种模式之下,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地位逐渐转变,而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强制性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进一步弱化。这对于学生的自制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那些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可能会在这种教师强制力弱化的学习条件之下,逐渐出现了思想滑坡成绩下滑等不良现象;另外在长期的智慧课堂模式教学之下,我也发现了班级当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数学问题研究的时候,不管是在小组内部还是在班级内部,总是只有那么少数几个同学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索精神,能够始终具备一定的发言权。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影响之下,似乎逐渐变成了其他同学学习的一种依附品,自身的所有数学学习行为,都开始转向听从同学的讲解,听从同学的展示方面。这样的现象也是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高的,更加不利于一个班级学生数学整体成绩的提高。
总之,智慧课堂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就是教师监督地位的弱化,导致了学生的态度松懈,成绩下滑;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数学基础和数学成绩等原因,逐渐成为了数学课堂的依附者,而智慧课堂也逐渐变成了精英培育式课堂,并不利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和教育机会。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智慧课堂这种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当中逐渐涌现的,我们在后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中,一定要根据这些现实性的问题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构建智慧课堂
(一)学生创造性是否发挥智慧课堂构建效果的重要考核标准
所谓智慧课堂就在于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展示出学生自身的智慧,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当中,必须要在一定的创造性活动当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实现自我的突破。因此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进行智慧课堂的构建,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例如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当中有《算法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也就是引导学生用计算机的语言来进行一些数学计算的表达,其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有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事实上现当代很多的高中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和手机电脑也基本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数学教师就不必在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过度的干涉,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在教师的监督之下让学生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各种算法的实践,在这种实践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算法初步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程序的编订方式。如果学生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能够认真学习并且仔细思考的话,教师甚至还可以启发学生去进行算法创造,且让他们运用计算机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就能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当中得到充分的启发和培养,我们进行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也才真正发挥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作用。
(二)以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作为核心内容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总有一部分能够具备主要的发言权和权威性,也总有一部分学生会被排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围之外,因此教师在进行智慧课堂构建的时候,还要注重去规避这样的不良现象,以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以每个学生的充分参与作为智慧课堂构建的主要抓手。例如:《函数》这部分的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都属于比较困难的,有很多学生有关函数的知识掌握都不够牢靠。因此教师在进行智慧课堂构建的时候,就可以把主要的立足点调整到学生函数能力提高的这一个方面,去尝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函数教学在高中阶段相对困难的这一个现实问题。比如如果我们在班级内部分配的小组为6人一组,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不同函数定义和图像归类,将不同的函数来进行类比,分别梳理出它们的不同性质:“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y=kx(k为常数,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y=ax2+bx+c(a≠0)。二次函数最高次必须为二次,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或重合于y轴的抛物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双曲线,反比例函数图象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支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y≠0)幂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一般地,y=xα(α为有理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例如函数y=x0 、y=x1、y=x2、y=x-1(注:y=x-1=1/x、y=x0时x≠0)等都是幂函数。”在小组内部完成了不同形式函数的内容和性质梳理之后,就可以让小组成员展开不同成员在函数学习方面的主要困难分析,然后让同学将这些主要困难反馈给组长。最后组长在小组内部进行合理的人员划分,以1对1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韩束的帮扶学习,逐渐提高整个小组对于函数问题的掌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解决数学问题,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解决自己针对数学学习的困难和问题。
结语:总而言之,智慧课堂的构建一定要以学生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地位,强调师生共同学习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智慧课堂构建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小组内部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探索和解决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进行自我能力的反思与提高。就在这种合作学习,合作探索,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模式之下,我们才能够逐渐提升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的水平,真正发挥这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对学生数学成绩提升的重要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建国,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教学研究:《瞬时变化率》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数学之左.2018(8):42-
[2]李龙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 高中数学课堂文化.以“斐波那契数列"探究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8(5).
[3]郭有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创建[J].数学教学通讯,2019(21):72-73.
[4]曹丽霞.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智慧课堂的创建[J].数学教学通讯,2019(7):41-42.
[5]朱建国.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教学研究:《瞬时变化率》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数学之友,2018(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