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族舞蹈作品《倒喇》的情感表达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李艳
[导读] 舞蹈艺术是表情的艺术,无论舞蹈家采用何种舞蹈形式进行表演
        李艳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舞蹈艺术是表情的艺术,无论舞蹈家采用何种舞蹈形式进行表演,其本意都在于通过对特定生活内容的表述和对特定人物的刻画,抒发出舞蹈家—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之情,并使欣赏者在审美中为之动情,进而受到思想上的陶冶和感染。本文以蒙族舞蹈作品《倒喇》为主分析它的情感表达。作为舞剧《昭君出塞》的节选,在舞剧当中该舞蹈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并烘托了什么样的气氛;单独就舞蹈作品本身而言,从音乐、动作、灯光变化分析其情感变化。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在舞蹈作品的基础上参考相应的背景后其情感也会产生一些偏差。
一、在民族舞剧《昭君出塞》中的情感作用
        舞蹈作品《倒喇》选自民族舞剧《昭君出塞》,是由孔德辛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出演主演唐诗逸的一部作品。该舞剧从汉时与匈奴在边塞累有战事开讲,讲述汉皇“宁边思倾国”,昭君“请缨赴塞上”,终老塞上,完成和亲宁边使命、促成民族和睦的一段佳话。舞剧在战争到和平的沿变发展中刻画了昭君在面临无奈与苦楚,家国与个人时的种种心路,体现了女性在面对“和亲”这一政治行为时的大义与勇气,从而表现出华夏民族的大爱情怀和家国情结。《倒喇》这段舞蹈作为舞剧中第三幕贺婚中的一个片段,不仅充分的表达了匈奴民族对于婚礼仪式的庄严感,还表达了昭君为了天下太平的大义凛然的气质。古人说过:人生有三件大事,出生、结婚和死亡。由此可见成亲作为人生三件大事之一,人们是格外重视的。而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在,“敬天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舞蹈当中一方面表达了匈奴文化对于成亲过程中仪式的重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另一方面祈求渴望这次和亲能让两国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而王昭君作为和亲的一个女子,肩上担负着两国和平的重大使命,舞蹈也暗影歌颂王昭君牺牲个人大义凛然的气度。
二、就舞蹈作品本身的情感分析
        《历代旧闻》曾谈到:“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瓷灯起舞。”清代吴长元著《宸垣识余抄》曾指出,《倒喇》是金代和元代的戏剧名,而且还引用了陆次元的《满庭芳》词:“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明。唱到繁音入破龟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烛,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在这个舞蹈作品中,舞者以蜡烛为道具,而从古至今蜡烛除了用来照明之外,它还是表明爱意的浪漫方式,闪烁的烛光寓意美好的爱情;燃烧的火花象征着生命的火种。从背景上来看,这段舞蹈是描绘王昭君和老单于这个因和亲而走进婚姻的这个过程,并带着所有人对他们的祝福。

如何去评析一个舞蹈作品,如何去了解舞蹈作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如何让观众领会编导的想法达到效果,情绪随着舞蹈情绪的变化而产生涟漪,音乐和动作是否协调,情绪该如何转变,舞蹈灯光如何为舞蹈加分,这些都是编导在编舞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接下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分析这段舞蹈的情感色彩。
        从舞蹈动作上来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段为庄重缓慢的行板;第二段是活跃轻盈的快板。第一段动作单一,上半身肩部动作为主,队形流动变化多,整体多以敬拜为主,“敬拜”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两位喜结连理的新人的拜堂过程,互相尊重对方;二是敬拜自然,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游牧民族集团,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那种环境是很不适合种植的,所以基本上靠天吃饭,在和亲这样的大日子不仅是祈求两国之间能友好相处,也希望大自然能多多馈赠。第二段整体动作幅度大节奏偏快,基本无队形流动,逐渐进入高潮部分,情绪高涨。一段舞蹈要有快慢板,有起有落,跌宕起伏,如果说第一段是铺垫叙事,那第二段就是感情的抒发,在这样一个场景下,敬拜只是一部分,重要的是这段和亲给人民带来的欢快,从动作的角度看,这段舞蹈描绘了人民因为和亲这件事感到十分开心,渴望许久的和亲终于要来了,同时宣扬了匈奴在婚礼文化的独特庆祝方式。
        从音乐上来分析,刚开始仪式感庄严感极其浓烈,音乐也是极其的沉闷。但在加入鼓点之后在庄严的基础上有添加了几分轻快,慢慢的加入胡琴和呼声,音乐又变得悠扬,好像在慢慢诉说这件事情,但同时又让人感觉空旷,就像在一片辽阔的草地上举行的一场篝火晚会。在这之后一直用一段旋律重复,但是一直在叠加声音越来越大,情绪随之不断推动,感觉某个东西一直在向你逼近,直逼内心,内心的喜悦越来越浓烈,又像是这个“篝火晚会”的活动越来越大,从局部开始扩散到整体,同时这里是一个三角形的队形,三角形透露出来的尖锐感,直逼人心,气氛越来越浓烈,但是还没有释放,感觉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轻轻一戳就爆炸的契机。终于这个契机来了,就像想象中一样,整个氛围推向高潮。在高潮之后又回归到宁静,首尾呼应,干净的开头干净的结尾。整个舞蹈的音乐都是以轻松欢快的调作为底调,有比较严肃的音乐片段,但仔细去品这段音乐,它是在不断地变化,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而改变。
        从舞台灯光色彩上分析,根据人们对颜色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各种颜色能引起特定的情感体验:如鲜红的国旗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受,金黄色的麦浪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受,湛蓝的大海一望无垠,乌云密布的天空令人窒息……所以不同的舞台灯光颜色使人所产生的情感反应不一样,所以舞台灯光对于舞蹈的作用很大。在舞蹈《倒喇》中以红色和蓝色为基调的灯光布景设计,深红色的服装,红色的灯光烘托了成亲现场热烈、欢快的气氛,同时也是渲染了庄严的氛围。蓝色的灯光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王昭君牺牲自我的意义就像大海一样辽阔,一眼看不边,意义深远。整个舞蹈既表现了成亲现场欢快气氛及匈奴人民对重大事件的重视感庄重感,也烘托了王昭君无私奉献的精神。
        舞蹈作品《倒喇》在舞剧《昭君出塞》中在叙述舞剧情节之中弘扬昭君人物大义凛然的气概,而从单独的作品视角出发,其中的感情又是特别细腻,值得推敲的。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
2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