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敏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
摘要:合唱是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演唱形式,也是实践性较强的音乐活动。近几年来,随着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唱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已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那么,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紧随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从低年级音乐课就开始循序渐进地渗透合唱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合唱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从:通过“关注聆听、借助游戏、巧编歌曲”等方式入手,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合唱的意识、实践活动中渗透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歌曲教唱中渗透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关键词:低年级音乐课 渗透 合唱教学 课堂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们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合唱教学也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中一块重要阵地。然而,在以往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因合唱内容只在中、高年级教材中才有大量安排,所以,导致许多音乐老师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合唱教学。我们教师只有从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入手,有意识地、由浅入深地对学生渗透合唱训练,才能让他们在不断接触、体验、感受多声部演唱的过程中,慢慢地走进合唱领域,并逐步培养他们合唱的素质和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合唱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那如何才能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合唱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平时教学经验所得,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聆听——在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合唱的意识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合唱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低年级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抓好欣赏课这块教学阵地,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声环境,便能让他们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受到和声的熏陶与感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听辨能力及表现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逐渐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
1、关注合唱歌曲的聆听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欣赏合唱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欣赏课教学,注重合唱歌曲的聆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合唱歌曲的过程中感知合唱的魅力,逐渐建立合唱的意识。
例如,在欣赏一年级下册童声合唱歌曲《我的小鸡》的教学时,首先,我自己充分重视该欣赏曲的熏陶作用。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在欣赏课上关注合唱歌曲聆听,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建立合唱的意识。
2、关注合奏乐曲的聆听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小学音乐教师亦可充分利用合奏乐曲欣赏这块教学阵地,通过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仔细聆听合奏乐曲,再结合一些打击乐器的合奏表演,促使学生形成多声部的意识。
例如,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上,欣赏合奏乐曲《三个和尚》、《快乐的啰嗦》的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认真仔细地听辨合奏曲中乐器的种类,并让他们依次说说都有哪些乐器?这些乐器是单独演奏的,还是同时演奏的?通过我语言的及时引导,学生基本上都能感觉出这些乐器是根据不同的声部一起合奏的。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自身语言的进一步引导,便可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多声部意识的渗透。
二、结合游戏-----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合唱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合唱。而作为合唱中主要音乐元素的节奏、音高、力度的掌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为复杂、抽象,训练起来他们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
因此,笔者认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把这些节奏、音高、力度等音乐元素的训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合唱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技能,激发他们对合唱的兴趣。
1、变节奏训练为趣味游戏
旋律的骨架是节奏,不同的节奏型代表着不同的韵律。对学生进行节奏的声势训练,既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多声思维,又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多声听觉能力。
例如:在教学歌曲《小雨沙沙》前,可以设计一个“雨声”的节奏声势游戏。分别创编大雨、中雨、小雨的节奏,如:大雨声(X - | X - ||),中雨声(XX | XX ||),小雨声(XX XX | XX XX ||)。然后,请全班学生分别有节奏地模拟大雨、中雨、小雨的声音。通过声部叠置的声势训练,学生就感觉在玩游戏一样,能很轻松地从节奏声势游戏中体会和声的协调,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和声的兴趣。
2、变和声训练为趣味游戏
简单而有趣的发声练习,既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声音状态,又是渗透和声教学的好时机。而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的教学,还大大可以帮助学生避免枯燥、乏味的感觉。
3、变力度训练为趣味游戏
力度指的是音的强弱程度。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是一种具有“魔力”的音乐要素。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力度在多声部中不同变化。
例如:在课堂上结合发声练习,玩一个“山谷回声”的游戏。通过男女生合作、小组间合作等反复地进行游戏。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的趣味游戏练习,既帮助学生打开了口腔,获得了歌唱前的良好状态,又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了二声部的力度练习。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不同的趣味游戏,对学生进行节奏、音高、力度的训练,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团结合作的乐趣,而且,还能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深入了解节奏、音高、力度的不同变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声、学习合唱的兴趣。
三、巧编歌曲-----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
在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笔者发现,歌曲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而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鉴于这一巨大的创作空间,我们音乐教师大可从改编歌曲入手,细心挖掘蕴含在歌曲中的合唱、和声素材。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努力把握好这一教学契机,便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合唱教学,培养他们简单的合唱能力。
1、巧编轮唱
轮唱是一种比较活泼、生动的演唱形式,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热闹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结合教材中的歌曲渗透轮唱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对于多声部的听觉能力,为低年级学生将来在中、高年级的合唱训练打下一定的基础。
2、巧加伴唱
以伴唱的形式,模拟歌曲情境,在长音之处加上合适的衬词,是进行合唱训练最为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唱准的形式。在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主旋律后,我们便可以在歌曲的长音之处加上衬词让学生练唱。
3、巧配和声
在符合和声配置原则以及作品音乐形象的情况下,其实,很多歌曲都能进行简单而巧妙的加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享受和声丰富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作为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挖掘、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实践。那么,便能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合唱教学,使学生体验歌唱的快乐,体验合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