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芬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龙坪小学 514021
摘要:本文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构建了“观察表达式”作文教学模式:“激情引趣——观察想象——创意表达——交流评改——自主完善”,以此作为作文创新教学模式的初探。
关键词:引趣;观察;表达;评改;完善
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构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阶段。我国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注重抓好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挑战精神。我们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从内容、要求以至形式都统得过死,框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违背了作文的本意。不管学生有无表达欲望,有无写作内容,都得奉命而作。这样的教学,怎么可能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怎么可能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想象力又真挚情感的作文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初步构建了“观察表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程序是“激情引趣——观察想象——创意表达——交流评改——自主完善。”其教学是以“观察”为关键,以“表达”为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的活动过程。特点是通过观察、想象,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认识,直接获取作文题材,直观性强,真实有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知能力和“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愁)的体察能力以及对事理的理解、创造能力。在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体系中,他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
二、教学模式的思路及操作程序
我们只要改变观念和指导方法,学生就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下面我想以一年来指导中年级写的观察作文为例进行说明。我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思路是“激趣导入——观察想象——创意表达——交流评议——自主完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众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主要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采用生动活泼、新颖多变的形式和内容,即新颖奇异的刺激物来吸引学生:另一条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激起他们内心的兴奋和好奇,探求和表达的欲望。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春天的发现》时,先播放《嘀哩嘀哩》的歌曲,在“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同学们很快陶醉在春意盎然的情感意境中去,对春天充满了热爱和向往。探寻春天在哪里的欲望便被激发出来了。
(二)教给方法,指导观察想象。
首先向学生提出目的要求,教给观察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定向,然后具体指导观察和想象。这个步骤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其过程重在展示学生“观察——发现——认识”的认知过程和学生“入境——明理——激情”的情意过程。这个过程可通过出示图画,或出示实物,或进行游戏调查,在画一画,拼一拼,做一做,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闻一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记忆,调动生活积累,挖掘写作材料。
如观察春天的景物,就应该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感官参与。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的精美画面,让学生看看天空、公园、果林、田野的色彩,听听飞鸟鸣唱,流水的欢歌: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摸摸小草的柔嫩,闻闻菜花的清香;唤起记忆,让学生联想春风拂面的感觉,想象春雨滋润给万物带来的变化,还要让学生同观察对象交朋友,谈心。陶行知先生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三)及时反馈,组织创意表达。
作文以表达训练为重点。组织表达,应遵循先说后写的原则,以片断训练为主。写出个性,有创意,是作文的关键所在。需要指出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
如一位学生在口头描述果园时,用“碧绿的枝叶向四面舒展,就像撑开的一把把绿色的凉伞"表现了柚树静态美。我让学生理解了“凉伞"的意思后,再引导这位学生作了如下描述:一棵柚树就是一把绿色的凉伞,当人们劳动之余,坐在“凉伞”下休息时,和风徐徐吹来,多么凉爽,多么舒畅!再抬头望望头顶上那一串串洁白的柚花,闻闻盛开的柚花散发出来的芳香,是多么惬意呀!一个个“凉伞”连成一片,在春风中荡漾。放眼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头,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样描写出了柚树、柚园的动态美。再由柚园的动态美激发出对果农心情的体察——假如你是这个柚园的主人,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学生畅所欲言:“果农的心花与柚花一齐怒放,因为这是丰收的希望。”“看看柚花,果农心里像喝过蜂蜜一样。”……同学们感到新颖有趣,我适时捕捉机会,鼓励学生动笔描写,一吐为快。学生写作时,教师通过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四)交流片断,适时评议修改。
《语文标准》提出作文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抽样评改不同层次水平的作文。可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一文多评,评谁的选材最好,最有创意,表达得最好,写出了真情实感。这个时候,应当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问,教师要饶有兴味地倾听,热情参与讨论。评中有议,改后又评,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评改的重点一般放在字词句篇的训练上,引导学生如何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布局谋篇,使学生作文言之有序,文从字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主动与人交换修改,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能交流写作心得,培养合作探究的现代意识。
(五)学习迁移,自主完善习作。
评导之后,学生根据评改与指导意见进行二次作文,誊写正稿。使学生在自我表达、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自我修改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不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之不断自我完善。
这种作文创新教学模式,经历观察、想象、表达、评改、完善的全过程,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充分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训练密度大,信息反馈及时,效率高,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