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元素在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刘曾辉
[导读] 就目前而言,应用型高校之所以设定环境设计专业其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明确性
        刘曾辉
        (南宁学院  广西南宁  530200)
        摘要:就目前而言,应用型高校之所以设定环境设计专业其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一定的人才,更好的进行环境设计。民族元素是近几年的热潮,将民族元素加入到环境设计中,可以有效的引导人们对于民族元素的认识。因此本文针对壮族元素在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壮族元素
作者简介:刘曾辉(1994.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宁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壮族元素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20XJ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因此,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源泉,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更显举足轻重。
         一、高校景观设计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分析
        民族文化是新时期文化艺术创新的基础和财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符号、色彩图案、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民族文化特征。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但仍然缺乏文化自信,具体表现为文化认知的分离、文化实践的焦虑和文化创新的缺失。由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零碎,无法形成体系,表现为文化认识的分离。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大学景观作为大学的第一品牌印象,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象征,是文化传承的场所。因此,以主题景观建设的方式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应用型高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方面主要以培养环境设计人才为目标,高校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专业的环境设计人才,应该结合目前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改善现有教学理念。从保护民族元素的角度出发,更好在设计中加入民族元素。因此,在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日常教学中,应该结合现阶段环境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壮族元素融合到环境设计教学中,并寻找到符合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使得环境设计,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广西高校景观设计中壮族元素融入的对策与建议
        广西壮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成为当地文化资源中璀璨的一笔。其独有的特色元素已成为挖掘壮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在许多艺术作品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文化强国的指引下,势必要深入挖掘这些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进入环境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民族元素与环境设计基础课结合的方法有很多,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环境设计兴趣
        设计教学课程开展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依旧需要改善。对于学习不是努力、积极的态度,而是等着教师教育。靠着老师传授这样的态度在对待学习,其实是不对的。

特别是在环境设计教学中,很多的大学生并不想自己去进行环境设计,并且对于环境设计也缺乏一定的信息。甚至现在大学生在设计环境设计方面出现的情况就是就在和老师耗时间,等到时间一到,等着老师去讲解,在讲解之后自己把答案一写就可以了。
        针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环境设计的意识。如: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日常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拥有过硬的美术功底,才能进行相应图形的绘画与设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的方式,选择一些含有壮族元素的优秀案例进行教学和传达。运用多媒体现代科技技术来传递视频或者实际图片的方式来展示教学案例。
         (二)重点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
        对于环境设计的学习,对于大学生往往会产生两个极端,而学习较差的那一批就是不懂得如何进行设计学习。在设计课程的学习中,很多人往往不重视课前的预习,甚至是不知道怎样预习。其实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差。作为教师应该做出这样的要求,设计预习可以先简单的环境设计两遍,找到基础的知识点,通过梳理基础的知识点之后,带着问题去寻找难点和重点,之后基础与难点重点相结合,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这就是设计课程需要预习的东西。壮族元素属于民族性的元素,想要更好的进行设计,需要提前掌握壮族元素的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简单的说,针对目前的设计环境设计而言,在学习新的课程时,作为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针对新课程迅速环境设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接下来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有一个概括,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设计能力和环境设计速度。其实这样的强化课程环境设计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不单单是是提高了环境设计的能力,还是因为带着问题去环境设计的,更好的锻炼其环境设计思考的思维,慢慢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喜欢上环境设计,一些成绩好的的学生就会在环境设计的时候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把成绩的提高。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组织一些小的竞赛,竞赛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中针对高校环境进行设计,并且加入一些壮族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环境设计实践中去。
        再者,高校的教育观念,是否定位准确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人才培养作为终极目标,在环境设计的同时,加入到壮族的元素,将壮族的人文思想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特点等等融合在设计当中,采用精神思想的方式将物质形态表现出来,这才是更好的掌握校园环境设计。
        三、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的大学生都是非常有冲劲、敢做敢为的一代,而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依靠这样的人们去建设,去创造。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目前的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设计教师在学生学习设计环境设计的同时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强国和文化强区是当前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培养学生的环境设计兴趣,提高学生对环境设计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设计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郑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应用性实践教学中美术馆教学研究 ——以银川当代美术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6(23).
[2]王慧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J].信息周刊,2018, 000(011):1-1.
[3]马国彪.壮族经典元素在广西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
[4]赵依晗.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 2020(13).
[5]马强.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艺术科技, 2014(10):8-9.
[6]    甘冠蓝.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J]. 戏剧之家, 2016(8):220-221,共2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