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刚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二0二小学 014030
摘要:将数形结合思维运用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还可以让学生在做题时感觉到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结合应用。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推理能力得到改善。然而,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不够完善,使得学生数形结合推理思维的形成受到阻碍,需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者给予思考,探索改进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数形结合;推理能力;培养
前言:
数形结合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思维和工具,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无论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学生进行推理学习时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就需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者在授课时,把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具体的题目相结合,留意学生对其进行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思考角度,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打破学习时的问题和阻碍,熟练地将数形结合形成的推理能力运用到数学学习和解题之中。
一、影响小学高段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原因
(一)数学教学太过注重结果
在教学大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只注重教授而忽略了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情况。在实际的数学教育中,很多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并不相符,但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覆盖面最广的一个教学学科,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思想的建设而只关注于结果,这与当下要求创新发展的多元化理论相违背,数学教学偏离了实际上教育的目标。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学生身上,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如此大的压力,促使学生和家长只注重成绩即学习的结果,这种误导的出现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注重结果导致的,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形结合的思想,让教学成效更为显著。
(二)课堂带入感不强
在给小学高段学生上课的同时,要注意课堂的情境设置,这会让学生的带入感更强烈,更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并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中最常见的,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逻辑与生活环境相融合的一个目的,进而在具体情境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找到合适的时机,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目前问题就在于仍有部分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这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往往又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又会增加对数学的理解难度。
(三)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师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培养工作的发展。首先,部分教师思想固化守旧,仍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以自身为中心,将自己理解的知识强加到学生脑子里,让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可能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在课堂上,老师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只是注重自己知识的传授过程,没有关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总是以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致使学生自尊心收到损害,慢慢就会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也就无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法过于单调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还有,老师没有完全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味追求教学速度,忽视教学质量,让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速度。所以,老师要摒弃掉传统教学方式,制订新的教学理念,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再提高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数形结合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提升推理能力的策略
(一)通过数形结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通过观看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以及文字描述,运用这些已有的信息来激发自身的思维,经过思考和加工,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开展北师大小学数学《圆》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一小组提供几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滚一滚找一找这些圆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理解大小不同,滚一周的长度不同……接着教师再次追问:为什么会滚一圈长度不同,大小不同呢?他们和什么有关系呢?通过观察实际图形从而获得相关的结论,之后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本节知识,并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推理能力,因为通过图形引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从而获取更多知识和一定的推理思维等等。
(二)巧用数形结合教学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学科,并且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 如果学生对上一节课程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那么就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感到吃力。 在这种情况下,数形结合的运用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课程教学时,行程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想象的,我们所解决的都是直线匀速行驶,这时候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画出线段,并上黑板扮演,在生生之间一次次的摩擦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导:假设这条直线长 60 公里,甲从 A 地出发以每小时 5 公里的速度前进,走了四个小时之后乙从 A 地出发,并且以每小时 8 公里的速度前进,请问乙需要多少个小时才能追上甲?通过问题提出之后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投入到小组合作中,并且为结合这一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效的进行了推理思维的教育,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
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隐形的规律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思维。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案例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跃龙.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3):81.
[2]周烨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融合[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3):34.
[3]程星,彭贵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方法探究[J].散文百家,2020,(2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