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红
许昌市长葛市金桥中心小学
摘要:几何图形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对于学生空间想象与抽象思维有着较高要求,如果理解不深入、把握不充分,将直接影响学生几何知识的学习。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抽象思维不足、空间想象欠缺,且认知体系不够完备、理解能力不够深入,以致其在几何图形概念学习时,面临的挑战、困惑、问题居多。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充分、多元的教学方法,使抽象、复杂、深奥的几何图形概念得以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呈现,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进而从容应对几何图形概念学习、理解、认知领域的诸多问题与困惑,以全面开掘学生认知潜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很多几何图形概念,大都时通过一些几何模型或者生活实物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抽象出符合图形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具体知识,使诸多具有典型特性与显著功能的几何思想、认识得以概括呈现。而帮助学生理解了几何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则更利于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效能的提升。同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大多数几何图形概念,大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实物、几何体、平面图形、位置关系等,以致教学在开展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时,必须以学生生活现实为载体,将不同几何图形概念与对应生活实物予以有机关联、衔接、融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活动,以促使学生在观察、探究、思考、对比、分析中感知几何图形概念的由来,领悟蕴含于不同几何图形概念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促使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得以高效化开展、深入性落实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一、借助直观模型引领,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面对一些直观、具体、形象的几何模型刺激,学生便会在意识上充分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性,并将其与具体几何图形概念有机关联起来,实现对几何图形概念的充分感知。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模型的引领作用,多搜集一些与不同几何图形概念相关联的生活实物、几何模型,并对其予以加工、改造、优化,使其直观呈现于学生认知视域,以化解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难度,为帮助学生深入、充分理解几何图形概念内涵而提供帮助。一方面,充分搜集教学道具。结合不同几何图形概念的特性,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辅助性实物、道具、素材等引入课堂,并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分析、观察、思考,并不同层面了解其多对应的几何体的特性,以促进学生对具体几何图形概念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认知。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前提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引入课堂,予以展示,并组织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其具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个棱,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抽象至学生脑海,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现场实操。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在折一折、比一比、剪一剪、画一画的整个过程构建起对应的几何图形,通过实践操作的开展,学生自会获得对于几何图形概念的充分感知,起思维与意识也会得到全面激发与充分调动。例如,在开展“圆柱与圆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纸质的圆柱体与圆锥体,并将课堂上按照合理的方式将其予以拆分,并观察起侧面、底面,进而会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两个底面是一个圆形;而“圆锥体”的侧面是一个扇形,底面也是一个圆形,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与圆锥”的性质、表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提供了铺垫。
二、利用媒介资源辅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媒介资源与网络素材引入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则显得更具必要性。同时,由于很多媒介类图画、视频、工具等,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几何图形概念得以直观化呈现,以致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与生命力也会得到切实增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对媒介资源辅助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对不同几何图形概念中涉及的图形、几何体等予以分解、重构、整合,让学生按照更为科学的思路引领参与至几何图形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获得切实增强。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教学时,针对教学中涉及的“平移”概念,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平移现象予以直观化呈现,让学生在观察:地铁的滑动门、升国旗、传送带等等CAI课件理解“平移”这一几何概念。而在进行“旋转”概念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对应的视频与动漫,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全面的空间概念,在浓厚学习兴趣的驱使下获得对于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
三、根据几何概念特性,促进学生的认知迁移
实现几何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有机联结,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几何概念内涵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从分析几何图形的性质入手,将概念与图形予以结合,以帮助学生来理解不同几何概念的本质,获得认知迁移。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变式,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通过对同一图形形态、位置、构架的改变,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对几何概念获得更为精准到位的认知。例如,在进行几何概念“互相垂直”教学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竖着去理解这一概念、在作图时习惯在水平方向去作画等问题,教师可以即时引入对应的变式材料,以帮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内涵,还可以引入一些并不标准的变式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要求学生做出其“高”,使学生真正理解“互相垂直”的特性。构建其更为系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认知迁移中感知、理解、认识不同几何图形概念的本质与意义。
四、结论
总之,对于刚开始接触几何知识学习的小学学生而言,几何图形概念抽象、复杂、难懂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而教师在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中引导、带动作用的发挥,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几何图形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因此,教师应该以探索更为多元、丰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为驱动,将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特性紧密衔接、关联起来,将几何图形概念深度衍射至生活领域,并以辅助性教学实物、模型、道具、素材为引领,站在学生的视觉来解析几何图形概念的性质与特点,以切实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充分激发学生认知潜能,为推动几何图形概念教学向着多元化、高效化方向迈进而提供铺垫,以帮助学生充分把握几何图形概念、深入理解几何图形概念、更好学习几何图形概念,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参考文献:
[1]赵光尧.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9(16):169.
[2]马慧荣.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华辞赋,2019(07):24-25.
[3]张业春.试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方法[J].名师在线,2019(19):59-60.
[4]缪建英.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18(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