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咏梅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实验小学 252300
摘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创建并运用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断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以及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
前言:
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和抽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若采用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生高效吸收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授课过程中创建生活、游戏和问题等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专注学习数学知识,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喜欢上数学课。
一、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教师在授课中,将教学内容科学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到一起,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思考,拓宽他们的思维度。
如,在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时,数学教师对理论知识讲授完后,可以引出这样的情境:“学校开运动会,田径、体操、跳远等运动员均以整齐的队列进行会场。其中,田径运动员共有2列队,每列23人;体操运动员只4列队,每列28人;跳远运动员共有3列队,每列29人。那么参加这次运动会的田径、体操和跳远运动员分别有多少人呢?”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分为五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由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针对教师的提问,在脑海中出现运动会入场时不同特长运动员列队入场的情景,并开始计算和讨论。当各个小组经过讨论选出每组的代表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的提问:“田径运动员有46人;体操运动员有112人;跳远运动员有87人。”接着教师又问:“那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学生便会回答教师:“是用队列数乘以每队的人数。”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扎实掌握授课的内容。而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发言,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更好学习数学知识也极有利。并且,可以使数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不再感觉数学内容很枯燥。
二、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创建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经常用到的,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与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将生活中元素引入到数学课上,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高涨,并可以有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恰当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对事物认知能力,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使学生可以活学活用。
如,在对《线和角》的数学知识进行授课时,数学依据教材讲授此部分的理论知识:“在三角形中,其中两条线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才可以组成三角形,两条线的长度之和等于或是小于第三条线均不能构成三角形。”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学生的操场,并告诉学生:“同学们,在学校的操场上也有许多三角形,你们看一看、量一量,这些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加到一起是不是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呢?”以此让学生去验证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此时,学生的热情便会极高,在有趣和好奇心态的作用下,去寻找操场上有三角形的物体。经过学生的寻找和探索后,学生回答教师:“用于观看运动会的阶梯式长座底部是用角铁搭建的三角形,操场上摆放的自行车中间部分也是三角形,它们两个边的长度之后均大于第三条边。”教师又问:“为什么要用三角形来制作呢?”此时,部分学生会回答教师:“因为会牢固。”也有部分学生会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假如阶梯式长座底部不用三角形,是不是会晃动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懂得用三角形会比较稳固的道理。最后,教师再学生思考:“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去深层探索。
教师通过教学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知晓数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还可以拉近他们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并不断增加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喜欢上数学。
三、创建游戏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所以数学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学生的感受,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爱玩游戏的天性,在数学课上结合教学内容导入有趣的游戏,为学生创建游戏情境,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游戏中,并同步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体能到数学的乐趣。
如,在进行《因数与倍数》的授课时,当教师讲授完因数与位数的关系后,便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个拍手报数游戏。游戏规则是:全体同学从第一桌左边的学生开始报数,数字为5时或者是5的倍数时,便用拍手来代替,是5的一倍就拍手一次,是5的两倍就拍手两次来代替,以此类推。报数不正确或没有正确做拍手动作的学生便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5的因数分别是多少,并且说出5的倍数还有哪些具体数字。并且,要求学生在报数或拍手时速度控制在10秒钟之内,假如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同等对待。如果哪名学生做错了,就然后再从做错的同学开始,重新报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中,快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玩乐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扎实掌握。
教师通过在数学课上导入趣味游戏,为学生创建游戏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大幅提升,还可以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步提升,增加大脑的灵活度。同时,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反应到现实中,使学生不断思考,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专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思索,令数学知识不再抽象和枯燥,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内吸收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婧.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2020,(2):137.
[2]魏红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