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程化体系 实现劳动教育新样态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于晓君
[导读]
于晓君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131-01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有效地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其教育意义,就需要学校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用创新的思维去发展相关课程。
        2020年,乳山市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学科为主体,大胆改革创新,打破传统劳动教育观念的束缚,站在课程视角,从内容的开发、实施与评价入手,构建了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劳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呈现出劳动教育新样态。
        一、从综合实践课中发掘整合拓展延伸课程内容
        考虑到劳动教育无现成教材可用,乳山市以综合实践课程为立足点,组织名师工作坊拓展开发综合实践与劳动整合课程。依据学生发展的状况、学校特色、周边资源对学校劳动教育进行统筹考虑,形成专题教育活动的总体框架,并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阶段性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学年活动安排,使劳动实践课程有计划、有序列、有特色,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建构了“22x”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第一个“2”即两大版块劳动课程内容——校内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劳动教育课程;第二个“2”即校内劳动教育课程两方面分支内容——校内环境卫生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生活技能提升劳动教育课程;“x”即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多方面灵活的分支内容——环境卫生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校外种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家务劳动教育课程或者其他趣味劳动课程等。
        校内劳动教育立足综合实践课程。在学生中开展以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动手能力,设计系列校内主题课,并围绕主题进行知识讲解、技能学习、合作实践。其中,由学校自主设计的《我为班级做事情》、《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等,备受学生欢迎。
        校外劳动实践立足于家庭。以加强学生家庭劳动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主人翁意识,创新开展“我劳动、我快乐、我光荣”等系列活动。如“农耕小能手”“劳动小达人”“劳动小标兵”“劳动小助手”,以及分年级段“劳动伴成长 实践小达人”主题教育等,其中,由学校设计的《农耕课程》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
        乳山市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体验,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采取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课程
        一是采取“1+3”模式确保劳动课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乳山市创新了每月“1+3”的推进模式,即每月1节校内劳动理论课、每周3节课劳动实践课,用于集中外出实践或开展劳动活动。
        二是创新劳动教育教学策略。教师注重在劳动教育中创新教学方式,将动手动脑的劳动活动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整合。通过多种趣味式、实践式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垃圾分类”主题教学中,有的学校将趣味的垃圾分类电子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中学会如何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同时,学校还灵活运用“课内得法,课外实践”,在班级设置分类垃圾桶,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是拓展劳动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

例如,第二实验小学将校园生活中的班务、校务作为劳动实践岗位和劳动实践教育阵地,将校园中的部分工作开辟为“志愿服务岗”,让劳动实践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能力;举办“生活技能节”,并通过比赛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服务和动手动脑能力;设立“劳动周”,以劳动主题文化节的形式分散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借助“五一”劳动节、丰收节、树叶节、美食节、志愿节等契机,增加劳动实践机会,多学科整合发挥劳动思政育人作用,让劳动在校园生活中真实地发生。
        三、常态过程化评价与阶段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功效,乳山市探索建立了“2233”积分制劳动教育评价模式。
        第一个“2”即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第二个“2”即两大版块评价内容——校内劳动、校外劳动。
        第一个“3”即三类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学生。
        第二个“3”即三个主要评价要素——劳动次数、实际操作、劳动成果。
        学校依据《劳动实践记录手册》《劳动实践星级评价单》《劳动技能通关小达人手册》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位学生每个学期参与劳动的次数、实际操作、劳动效果等都一清二楚,实现了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
        《劳动实践记录手册》属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档案。该手册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本记录手册,记录与保存本小组实践活动中的主要资料、图片、成果、感悟、奖状等。在每一次劳动实践中,学生们都认真参与、用心感悟,用照片记录、用文字记录、用声音记录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每个小组的纪念手册都是沉甸甸的,它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实践过程记录的小档案,又可以成为星级评定的主要依据。
        为体现阶段性评价,各学校都结合校情实际自主设计《劳动实践星级评价单》。首先,围绕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服务意识三方面分别进行自评、组评和他评。然后,进行活动总评,分出优秀、良好和有待努力三个等级。最后,以等定星:优秀是3颗星,良好是2颗星,有待努力是1颗星。学校每月汇总评出班级“劳动小明星”,每学期一次评出“劳动小达人”,以此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
        乳山市构建的劳动教育课程化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增加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光明街小学开展“聚焦课堂,创新课堂”
        一周一课听评课活动
        于宁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光明街小学
        为深入推进 “补短板,提能力”工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乳山市光明街小学推出“一周一课”听评课活动。
        活动规定每周三的第二节课为固定的听评课活动日,学校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取一名老师进行推门讲课,业务领导亲临课堂参与活动之中,课后及时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评价。
        活动有力促推了老师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的意识,提高了老师们的课堂授课、信息技术运用等水平;同时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检验补教学短板的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学生的基本能力、学习习惯是否有改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