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蓓蓓1 谭学向 2
1身份证件号:3715251986****6925山东省 252000; 2身份证件号:3715241986****0519山东省 252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成为趋势。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建筑业存在的上下游接线去除,做到产业链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起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影响,做到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运用
1BIM技术涵义
BIM技术利用在建筑行业可以做到信息共享与多维展示,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现所向,被广泛使用会是必然。BIM技术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建模技术,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模型,它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对建筑业信息技术水平的再完善。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对一个项目的此模型进行创建,需要这个项目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利用数字信息虚拟仿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它大多以三维模型或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呈现,具有协调性、可出图性、模拟性、可视化等特点。对此技术运用在建筑中,可以有效的对施工成本进行降低,同时可以对生态环境做到保护。
2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
2.1施工时间可控性强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都是预先制作,且可以分批同时制作,不受施工工序限制,加工工厂的批量生产能力也较强,很多操作都可以由机械完成,施工流程减少,施工时间被压缩,且人工失误操作性也降低,很少因质量问题延误工期,因而装配式建筑建设不仅工期短,还可及时跟上施工进度,配合进度计划调整,有助于控制施工周期。
2.2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首先装配式施工由于多在密闭的加工厂进行制作,由此造成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其他的环保工作也较容易开展,因此有助于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其次预制加工方式对材料的利用率高,电脑控制的设备精确度较高,板材、钢筋都可以最大化利用,损耗率低、废弃较少,此外可循环使用材料和环保节能材料使用较多,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化发展要求。
2.3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装配式建筑加工流程整齐有序,施工环境也较为安全,而且施工时以机械操作为主,人工操作部分危险系数较低,其次机械化的生产流程更为标准化、规范化,也更便于施工管理,施工风险被全面监控,安全事故发生率较低,最后由于构件的精准性、标准性有所保证,施工质量也大为提升,也因此降低了因质量问题引发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3.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面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采用BIM设计有助于消除误差,提高建筑设计效率。利用这项技术搭建一个设计平台,所有的设计师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设计内容,这样所有的设计师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信息,如果有意见,也可以同时修改。此外,BIM系统还可以自动识别设计内容,自动选择问题部位,从而提高设计人员验证验证的效率,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它还可以减少误差的可能性,使设计方法更加完善。装配式建筑大多采用装配式建筑形式。建筑设计信息实时传输到CAD设计平台,可以使整个设计过程清晰明了,对设计者的工作模式有很大影响。在BIM设计平台上,预制建筑设计人员可以进入该平台。他们可以对建筑设计效果发表意见,形成完美的预制式建筑设计图纸,最终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效果。
BIM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设计的项目上传到BIM设计服务器。
服务器可以根据设计内容的形状和尺寸对设计构件进行集成,通过比较优化选择设计效果最好的构件,形成构件的标准尺寸和标准化模型,可应用于实际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因此,BIM设计平台有利于建立装配式建筑的国家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此外,设计师还可以根据平台丰富的设计模式,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提升预制式建筑设计的经验,为客户设计出更满意的作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2预制构件生产阶段
构件的设计信息上传到BIM设计平台后,利用BIM技术将构件尺寸、样式等信息进行集成,实现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即通过设计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使构件设计更加规范、规范、适用,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试生产,通过三维打印得到预制房屋模型,从而进一步优化设计。此外,还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科学的加工指导信息,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水平,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虽然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与施工单位不在同一地点,但BIM平台上的信息模块可以清楚地了解构件的制造要求和质量标准。所有的设计数据和参数都可以直接以条形码的形式转换成加工参数,从而为材料的使用、尺寸加工和生产工艺制定出更为准确的加工方法,避免了施工结束后加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延误,以避免延误加工计划和成品质量。
3.3PC构件加工阶段的应用
首先,对PC组件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施工前,PC构件厂家根据施工图实施版本进行PC构件的详细设计,在深化设计图中整合专业信息,充分考虑施工预留预埋、铝模板施工等,攀爬架等问题。PC组件是一个半成品。无论能否顺利安装,PC组件的深入设计是装配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主要控制点。利用BIM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设计错误、遗漏、碰撞、丢失等问题,发现PC组件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PC组件设计的准确性不仅影响PC组件现场安装的质量和效率,而且避免了PC组件因设计问题而退回。
第二,PC组件生产。详细设计图纸经设计、施工、监理、总承包、设备安装、铝模、爬架等单位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厂加工生产。BIM的深入设计为构件工厂生产提供了高精度的图纸信息数据,可以准确生成物料清单,通过平台提取所需信息,安排后续工作。BIM模型的导入可以减少从二维图纸中提取构件信息的误差,节省大量的人工统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吊装构件。利用BIM技术的仿真功能,对构件的装载和运输过程进行有效的预览,避免出现意外问题。PC构件按规定路线运至施工现场,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PC构件进场前,在BIM平台上定义各构件的计划吊装时间,实现施工吊装进度模拟。PC组件进场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读取芯片完成验收工作,有效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在PC组件的安装过程中,通过提取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可以查看安装设备的位置等信息,从而有效地实施吊装和拼接过程。将构件吊装完成后的施工进度和图像上传到微机上,从而实现对构件吊装完成后的现场状态的统计。
3.4预制施工工程动态全方位管理
BIM技术通过自身的相关功能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动态、全方位管理,因为BIM技术可以借助相关的数据信息与施工对象建立联系,将实际施工情况传达给相关设备,而BIM技术可以通过这些设备中的信息综合出实际施工的三维模型,为相关人员定期监督施工进度提供直观的信息。此外,BIM技术还可以通过动态、全方位的管理,计算出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提供帮助。
结论
总体而言,BIM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的信息化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打破了传统二维装配工程模式的限制,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与便利。所以说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BIM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艳梅.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7):3-4.
[2]杨亮.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