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光
北京中航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0
摘要: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而言,其本身就具备超高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的节约劳动力。与此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相对较低,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行业之中。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预制 装配式建筑 设计特点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且整体的工程建设规模也在逐步增加。对于以往的粗放式建筑而言,其不但会耗费非常多的资源,还会使实际的施工污染进一步增加,对比于普通的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非常多,所以,必须要深入的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点,进而更好的了解预制装配式建筑。
1、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
1.1、技术策划阶段
在这一阶段,相关的设计单位人员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地的考察,进而全面的掌握具体的定位以及实际的规模和建设目标等,以此为实际的依据,科学的制定技术路线,确保实际的预制构建的标准化水平得到保证。此外,相关设计单位还要与建筑单位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涛涛,进而将科学且合理的设计方案制作出来。
1.2、方案设计阶段
在开展方案设计阶段的过程中,要根据先期的相关技术策划,进而制定平面和立面的设计方案。对于平面设计方案而言,最为基础的要求,就是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得到保证,而且对“多组合、少规格”的原则进行严格遵循,进而设计预制构建,还要进一步增强标准化设计。对于立面设计方案而言,必须要对实际构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而且要以实际的饿装配式建筑特定以及建造方式为依据,将多样化且个性化的设计开展进来。
1.3、初步设计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要加强协同设计。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不同专业的不同技术特点进行综合的考虑,要对相应的规范和条例进行严格的遵循,确定相应的阐述。此外还要对预制构件的具体种类进行优化,并且对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预埋显影的设备管线。还要综合专项的评估建筑经济性,对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将相应的技术措施制定出来。
1.4、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该阶段而言,必须要以初步设计阶段的实际相关技术措施为依据,设计相应施工图。而且相关的生产企业要提前并准确的提供出各类设计的参数。不同的专业要以实际的设计参数作为主要的依旧,在对施工图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实际的预埋预留方案。还要综合的考虑各类连接点位置的设计。
1.5、构件加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相应的预制构件加工企业而言,必须要与设计单位进行积极的配合和协作,科学并合理的设计相应的预制构件加工图纸。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提供相应的尺寸控制图。在此过程中,还要预埋预留相应的安装孔,还要考虑现场安装以及实际运输过程中的吊钩,此外,还要精准的定位实际的门窗洞口以及机电管线。
2、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特点
2.1、规划设计特点
对于实际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而言,在开展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具体的要求相应的设计规范,以此为实际的基础,要合理选用相应的套型模块,科学的优化组合规划设计,以经济性为实际的出发点,对安全原则进行严格的遵守,此外,还要对后续施工组织中的各项事宜以及流程进行提前的考虑以及统筹规划,使各道施工工序链接的有效性得到保证,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效率。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吊装预制构件,而且要在吊塔相应的覆盖范围内,将预制构件运输进来。因此,在实际的总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还要科学的设置预制构件的运输通道。对实际与之构建的具体堆放位置以及实际的对方面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际的施工方案为依据,将具体的施工情况结合进来,最终确定吊塔的位置。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使后续的施工进展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2.2、平面设计特点
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对“模数协调”的原则进行严格的遵守。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开展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首要内容就是对套型模块的具体尺寸以及种类进行优化,使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提升上来;其次就是可以最大化程度的降低整体建筑工程的投入成本,还能使实际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上来。在选择布局方式的过程中,优先选用大空间布局,对承重墙以及管井的具体位置进行科学布置和统筹规划,整体的空间灵活性和可变性进一步则到增强,在此过程中明确相应的分区布局,科学合理的选用结构,使套内承重墙数量进一步减少。
2.3、立面设计特点
在开展立面设计的过程中,要选用各类饰面材料,将其作为外墙板,进而灵活的变换各种色彩和纹理。在实际的立面设计过程中,还能实现灵活的组合各类外墙组件,将建筑的立面效果全面彰显出来。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包含的外墙构建非常多,而通过立面设计,可以充分的发挥其装饰效果。对于外门窗而言,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达到通风采光良好的要求,还要科学的调整相应的窗口大小和比例。将各类装饰组件借助进来,全面的呈现出立面设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效果。
2.4、预制构件设计特点
在实际的预制构件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构件的具体类型进一步减少,有效降低实际的成本。对预制构件的实际重量以及大小进行关注,还要充分的考虑实际的构件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对于预制构件而言,其本身的耐久性非常强,实际的耐火性也非常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成分的考虑实际的生产运输以及成本保护。对相关的要求严格的遵循,选择匹配性相对强的结构。如果实际的内墙并不具备承重的特点,则要将具备优良隔音性能的隔墙板选用进来。此外,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增强预制构件与其他设备的实际连接可靠性。如果一部分的楼层设计具备复杂性,则可以采用现浇楼盖的设计方式,相应的连接位置则可以保证非常好的完整性。
2.5、专业协同设计特点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而言,不论是其实际的布局,还是整体的规模,都要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对“多组合、少规格”的原则进行严格的遵循,凸显出“简化连接”的特点,进而设计预制构建。对于各类垂直构件的连接设计而言,则要将直上直下的方式采用进来,而且要对从上到下的方式进行严格的遵循,进行对齐排列。在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还要综合的考虑公共区域的处置管井位置以及大小,并且在将检修便捷的相关位置设置进来。而且要对集中原则进行严格的遵守,进行相应的设置,使交叉减少的特点凸显出来。在设计预制构建的过程中,还要综合全面的考虑各类接口以及插座的安装特点,因此,要预埋和预留相应的连接线路和开关等。
结语:总而言之,本篇文章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把握相应的设计特点,对各类原则和标准进行严格的遵守,而且还要对规划设计特点和平面设计特点、立面设计以及预制构件设计特点,还有专业系统设计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把握,综合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效果提升上来,最终使建筑行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禹潼.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北方地区乡村住宅应用可行性探究[D].青岛理工大学,2020.
[2]雷棋渲.新技术变革下商品房开发项目预制装配式建筑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6):80+54.
[3]王莹莹.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专用起重平台的模块化组合设计及优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