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宫忠华
[导读]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发达国家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我国开始大力引进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但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宫忠华
        济南二建集团工程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发达国家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我国开始大力引进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但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新建工程情况来看,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逐渐加大,但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也随之增加,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效益发挥。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钢结构建筑,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污染小等优势,在近几年的实践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也推出了一些新型工艺,局部区域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因此,为了更好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应不断加强施工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建设效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1装配式建筑优势
        (1)效率高。车间流水线形式生产PC构件,在施工现场构建建筑框架,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2)精度高。PC构件按照设计方案在生产车间统一制造,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加工尺寸、设定孔洞和预埋件,可以保证生产精度。(3)质量高。车间生产贯彻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的PC构件不会受到风吹雨打,PC构件上几乎不会产生裂缝(现浇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保证了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
2.1构配件方面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材料就是构配件,因此构配件质量会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行业并没有提出PC构件的统一生产标准,更多是设计单位结合工程情况计算出构件参数。但部分生产商质控管理不严格,导致所生产的PC构件质量不一。同时,PC构件在完成后统一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如果出现了挤压、碰撞等情况,会影响PC构件正常使用。再者,在工程管理中没有对PC构件验收,部分质量不达标的PC构件进入现场被使用,增加了工程施工质量隐患。
2.2工艺管理方面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核心是构件和半成品拼装,因此应重点对装配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控。但不同管理人员对设计方案不熟悉,没有掌握装配工艺要点,无法发挥现场技术指导作用,管理工作也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管理工作的价值。如在构件吊装中,PC构件重量较大,绑扎时不够牢固且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造成PC构件坠落事故。
2.3现场管理方面
        装配式建筑材料质量主要是由供应商掌控,但施工管理依然是由建设方控制。大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比较短,为了确保工程可以在合同要求范围内完成施工,管理人员非常注重装配效率,忽视了质量管控工作,错误认为PC构件生产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唯一因素,忽视装配工艺技术。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认知不足,采用现浇建筑的工程管理办法,注重理论性管理,缺乏实践,无法提供现场指导,导致施工现场资源调配不合理,错装、漏装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剪力墙
        墙体施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工程量最大的环节,需重点关注墙体连接质量。墙体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全面进行质量检查工作,观察是否有挤压、磕碰情况。吊装时固定在中心部位,保持构件运输时受力平衡,匀速起升运输。剪力墙构件使用螺栓连接,保证墙体连接紧密性。在预留螺栓孔中插入下层板预留钢筋,螺栓通常在生产时就已经埋入构件中,为后续安装工作提供便利性,多次拼装即可完成一道完整的剪力墙。一些特殊部位墙体构件会预留孔洞,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内容拼装,不得错装。
3.2叠合板
        叠合板施工中应与作业层保持300mm以上间距,避免二者出现磕碰情况,提前将叠合板调整好,避免安装误差超标。吊板安装中注意磕碰问题,起吊要平稳。

安装吊板时,采用模块化吊装,划分为多个单元分开吊装,保证吊板安装精度和质量。装配时应先在底部安装临时支架,保证后期施工便利性,支架间保持1.5m距离,施工完毕后将其拆除。如果采用了双层叠合板结构,应提前设立支架。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养护7d,待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支架。
3.3预制窗体
        预制窗体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应保证窗体构件、墙体构件安装紧密性。在一些情况下,窗体构件和墙体构件之间会有缝隙,应采用密封胶、环氧树脂填充,避免出现渗漏问题。进行窗体构件精度检查,分析构件的技术参数,保证构件参数匹配,不产生偏移情况。安装窗体构件时,应保持作业面和窗体有300mm间距,结合设计图纸内容调整构件位置,保证连接的精准性。做好窗体构件位置调节和方向调节,要求螺栓可精准插入连接孔位置。很多窗体构件为了避免运输时玻璃破碎,通常都是采用无窗构件,在施工现场安装玻璃,因此需做好现场监管工作,确保玻璃安装质量,之后统一吊装施工。
3.4楼梯板
        楼梯板装配精度要求高,如果偏差过大会导致构件不匹配、偏移、无法安装等问题。楼梯板装配中,使用吊耳、螺栓等连接构件,检测楼板构件的螺栓螺母位置是否正确,确定之后再装配施工。楼板吊装时应由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指导。楼板和作业面保持300mm间距,避免碰撞,综合考虑上下层楼梯设置空间位置连接楼梯板。连接楼梯板时应不断调节安装位置和方向,螺栓应精准插入连接口位置,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装配精度,还可以提升装配效率。
4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
4.1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结合装配式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构建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施工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管体系,如完善装配式建筑审批流程、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等;管理中还应配套完善的构件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到场构配件质量,避免质量隐患,从而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使用标准。
4.2施工方案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能够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应组织专业性强的装配式工程设计团队,设计团队中包括建筑设计人员、结构设计人员、安装设计人员、设备设计人员。在提出设计施工方案时团队即可介入,让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施工方案设计,借助模块化组合设计方法,将各项方案整合为一个完整方案。施工管理应由多个参建单位参加,定期组织开展交流会、研讨会,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效益。
4.3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管理直接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任何施工问题都与人为因素有一定关联。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责任意识,认识自身的岗位责任,除了管理好构件,还要加强人的管理。结合不同类型预制构件,分开摆放和储存,严格控制堆放高度和仓库环境,由专人负责看管构件,避免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对构件造成破坏。对施工人员展开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了各类构件的安装要点,科学安排人员、构件、设备的进出场时间,保证施工现场足够干净整洁。构件装配中,应全面加强现场质量管控,做好各项工艺的技术指导工作,保证构件装配精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比现浇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具有效率高、资源投入少、精度高等优势。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规范标准还不够完善,施工管理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不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因此,针对施工管理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加强细节掌控,同时注重提升施工质量、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效益,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肖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5):44-45.
[2]李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7):282-283.
[3]张玉林,董知恩,赵鑫鑫,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及难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