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存
浙江柏骅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200
摘要: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进一步的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到城市中助力城市发展,这使得城市住房需求进一步增加。因此,居住建筑项目逐渐增多,才能更好的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在完成建筑主体的施 工之后,就需要对居住区进行有效的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使用者的生活环境质量优劣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措施,从而将设计质量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探析
引言
目前,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加之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针对这类现象,国家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主要强调在人类发展中,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特别是在城市的建设中,更需要强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因此,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开始高度关注居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将居住环境改善,将居住体验感提 升,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强。而对设计者来说,与普通的公园设计,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加以分析,将园林景观效果的美观性和居住的舒适性有效融合,尤其具有现代风格的居住区,更应当与居住区的整体风格相统一,进行巧妙的设计,确保居住风格与设计风格的统一性。
1设计要求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城市中的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并呈现出明显的高层化倾向,让居住区成为了中间盆地似的地形区,尤其是 对于低层居住用户来说,由于高层建筑的密集,导致低层住户的居住体验感较差。进行有效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可以将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特色体现出来。在设计时,需要对整个居住区的环境做全面的考察。而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居住环境质量提升,通过 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将居住区的空气质量提高,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使居住区的美观性、观赏性提升,为居住区人民创建更好、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1.1创新设计
目前,我国已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2020年,疫情突袭全球的情况下,成为了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说明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意味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让人们的审美标准大幅提升。因此,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求具有创新性。在居住区进行设计时,要呈现出具有特色景观效果,从而将其美观性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时,必须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与特色,将自然性、生态性作为设计的重要方向,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景观空间的丰富,呈现良好的景观效果与完整性。从而在整体上,改变城市形象。
1.2绿化布局的分散和集中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于居住区的中心绿地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中心绿地是整个居住区人民的共享空间,可实现居住区人民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丰富。因此在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中心绿地的设计。该部分可以集中展示整体的设计风格,并且具有直观性的特征。而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将绿化植被的种植密度合理调整,并且以基本框架为重要的基础,将乔、灌木、草、花卉合理搭配,丰富绿化植被,强化景观效果。与此同时,中心绿地,人员往来众多,为了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在设计中必须要设置相应的休息空间。
除此之外,中心绿地属于视线交集的中心,噪音较大,加之人员往来的密切程度较高,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隐私方面的要求。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恰当的位置进行设置具有分散性的团块绿地,各个绿地之间需要保持独立性,又可以与中心绿地形成互补,要求具有较高的协调性。
1.3生态园林的打造
在园林景观中,进行打造生态园林,就可以使其生态功能性充分发挥,让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其在完成园林工程之后,通过植物根系的分布,将生态系统完善,同时还可以将居住区的地下水净化,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而地下的植物根系,可以有效吸收土壤或水中的有害物质,并进行代谢,满足植物在生长时,对于养料的需求,强化土壤的肥力。
2提升设计质量的措施
2.1丰富园林景观的功能
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在满足优化居住环境的条件下,还需要保障居民对舒适、放松等多重需要,使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因此,在对新的居住区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工作、居住、放松、娱乐等多种功能,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分析。倘若在设计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所有功能需要,就需要将功能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缩小,从而尽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多种需求,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高度的便捷性,避免对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2.2实现自然与人类发展的协调统一
在城市发展中,要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指数进行衡量,主要是根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数进行评估。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的园林景观时,就需要高度关注居住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否与自然生态环境,可以紧密结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建设的密度做合理的控制,确保人工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实现相互渗透的目的,将设计质量提高。因此,在设计时,就需要遵循自然和人类社会协调统一发展的原则。
2.3恰当的植物配置
首先,在设计时,需要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作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将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效果,并且形成强烈的叶色、叶形对比,展示出准确程度较高的艺术构思,对植物景观进行更好的衬托。同时在进行树丛的组合和配置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协调性,针对形态差异较小的树种做巧妙的组合。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对比的手法,实现明暗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色彩对比。综合考虑景观与植物配置的协调性,对植物的季节变化、生长特性全面考虑,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对植物进行分层次的配置,实现乔、灌木以及花卉等植物的层次性配置。在一般情况下,作为背景的绿色植物,必须要高于前景树,且对植物的密度做适当的把握,形成绿色屏障,构成视觉阻挡,保障隐私。将高低不同的植物进行恰当搭配,形成特有的韵律,并打破固定格局。
其次,由于植物的种类,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在设计时,对植物的可塑性要全面了解,并针对可塑性进行合理搭配绿色植被,形成具有较强特色的景观,对于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做全面的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设计中,所选择的植物必须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符合。比如温度、阳光、湿度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状态造成影响。此外,还需要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以及与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比如,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树、市花,或者“岁寒三友”松、竹、梅,这表明植物也具有文化特征。因此,在搭配时需要尊重文化,体现文化特色。在体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植物搭配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经济性,确保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融合意境美和形式美,体现出植物的观赏价值。
3结语
在城市的发展中,园林工程必不可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居住区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在设计时,必须要将设计特色和功能多样性,凸显出来,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并强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从而营造出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翁少隽. 现代风格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J]. 江西建材,2020(10):215-216.
[2]张靖,董雅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19,01(06):146-150.
[3]张如龙 .现代商品房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J]. 民营科技,2019,01(12):344-345.
作者简介:张建存(1981年12月05日),身份证:330222198112052318,性别:男,籍贯:浙江宁波,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