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4期   作者:康月华
[导读]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市政工程事业发展迅速。

        康月华
        聊城市鲁西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市政工程事业发展迅速。而对于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施工来说,为市政工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部分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隐患问题,需进行改造施工,进而起到提升市政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难点及具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施工管理要点,以期全面提升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管理要点

        基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总,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作业的开展,具备快速、经济、环保等鲜明优势特点。与此同时,在其改造施工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施工难点问题,比如:反射裂缝、接缝质量隐患、板块质量隐患问题等[1]。因此,有必要掌握有针对性的改造技术方法,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保证改造施工质量及安全性的全面提升。鉴于此,本文围绕“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分析
1.1反射裂缝及施工处理技术
        在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过程中,反射裂缝质量隐患的出现,会使路面的性能及耐久性受到影响,比如:使防水性能降低,使路面应力与变形增大,使磨耗层沿裂缝遭遇破坏等。所以,针对此环节的施工难点问题,需采取有效施工技术,具体如下:
        (1)铺设沥青路面。针对劣质老路,且板裂严重,可通过碎石技术进行处理,即:针对陈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使用专用破碎机械进行破碎处理,将其破碎成2-40厘米粒径的咬合嵌挤碎块柔性结构[2]。破碎处理之后,对原本基层进行改造,将沥青路面铺设好,以此使反射裂缝得到有效防治。
        (2)铺设玻纤土工格栅。利用玻纤土工格栅,可使铺设的沥青层得到有效强化,并起到防水的作用,使覆盖层的抗疲劳开裂及抗变形能力增强。在铺设土工格栅过程中,朝纵向铺设,保证搭接的密实性与铺设的平整性;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尼龙绳以及涤纶线等进行连接处理,合理控制搭接宽度,预防铺设期间格栅发生折叠、扭曲以及重叠等质量隐患问题;使用钩头钉对格栅进行固定处理,合理控制固定间距,并于铺设完好后2d内进行填筑作业;此外,在锚固稳定之后,对反卷部位进行填土处理,起到保护此部位的作用。
        (3)合理设置橡胶沥青吸收层。基于沥青表面与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设置应力吸收层,使混凝土接缝之间存在的应力集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表面沥青层的变形向隔离层传递,隔离层对沥青表层的细微变形起到隔离作用,进而发挥出吸收的效果。此外,考虑到吸收层缓冲应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采取双绞合金金属网加强处理,使应力吸收层的强度得到有效增强,并使抗变形能力提升,在减少反射裂缝数量的基础上,使沥青道路的施工性能及耐久性得到有效改善。
1.2接缝质量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
        在改造施工期间,针对路面裂缝施工、填充材料施工,需合理使用切割机、清理机,对混凝土路面上存在的杂物以及剩余的土壤清理干净[3]。倘若路面有裂缝发生,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或者压缩空气机,将路面裂缝当中的灰尘清除干净,进而使路面得到有效保护。此外,基于路面填筑施工期间,需确保使用材料的均匀性,保证填料厚度和路面保持一致,预防控制渗水、漏水等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进一步预防路面开裂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


1.3板块质量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
        在改造施工过程中,面对的板块质量隐患问题较多,具体包括:板角断裂、混凝土路面拱起、脱空及唧泥等,具体施工处理技术方法如下:
        (1)板角断裂处理。以板角尺寸及放样要求,对切割范围加以明确;采取切割机切割;与此同时,将板角破坏位置凿成规则的垂直面,进一步对切割范围中的碎块进行清理,然后进行回填混凝土处理;在此过程中,需将回填混凝土设计抗弯强度控制在>5.0MPa。除此之外,针对基层松散情况,需使用C20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
        (2)混凝土路面拱起处理。如果板端部位拱起,但是路面状态优良,需以板拱度为依据,对部分板的截断长度进行精确计算;基于拱形板两侧附近位置,切割横向接缝1-2个;在应力完全释放之后,将拱端切断,然后使板恢复原位;将接缝与板间缝隙处理好,然后将接缝材料灌入;此外,如果拱板端部存在断裂问题,或出现损坏问题,需使用集料嵌锁法,或者将传力杆设置好,起到修补的作用。
        (3)脱空及唧泥处理。在处理之前,需对水泥板转角的单点弯沉值测量好,然后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判断,明确有无脱空状况;板底脱空,需做好压降处理,并针对混凝土板进行及时更换处理;其中,压降通常使用水泥灌浆法,需将压力维持在1.5-2.0MPa/min范围内。

2.相关施工管理措施的落实分析
        如前所述,对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的难点及具体施工处理技术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从整体施工质量及安全性角度考虑,还有必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总结起来,具体施工管理措施如下:
2.1加强施工前期管理工作
        施工前期,需加强设计图纸管理,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配置好所需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并加强施工材料及机械设备管理,确保各项材料、设备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4]。与此同时,根据改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强施工成本控制管理,针对一些不可控的费用支出,则需提前做好管控准备,确保后续施工作业顺利、有序进行。
2.2加强施工进度及质量管理
        在改造施工管理过程中,根据前期制定好的施工计划,严格执行;同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调整及优化处理方式,确保施工进度顺利、有序进行。此外,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包括施工天气环境预测、施工人员合理配置及管理、设备故障维护管理、材料配备管理等,预防控制施工质量隐患因素的发生,全面提高改造施工质量。
2.3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施工监管
        在改造施工期间,需明确各方责任,包括:参建管理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责任,根据相关施工法律法规、施工合同要求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配合奖惩机制,提高施工各方的责任意识[5]。与此同时,需针对发生的责任归属问题进行合理协调,使责任不明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加强各方协作,使改造工程项目的顺利、有效推进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加强施工监管工作,通过培训教育,提升施工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水平及责任感,在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禁止徇私舞弊,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监管,使施工安全隐患有效消除,进一步使改造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过程中,需针对反射裂缝、接缝质量隐患以及板块质量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处理技术,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包括:施工前期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监管等,以此提升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最终为市政工程整体施工效益的提升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娟,李志能,朱龙.超薄刚性罩面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0):199-200.
[2]张为静.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 建筑发展,2020,4(1).
[3]田志洁.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关键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20):113-114.
[4]孙海.市政公路施工质量与监理控制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0):270-271.
[5]王开庆.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优化方案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3):253-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