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4期   作者:李之忠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减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应结构安全的要求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李之忠
        作者身份证号:3725011976041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减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应结构安全的要求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筑物地下室的应用越来越多,地下室防水是否满足要求,主要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地下水;防水施工技术;问题;技术要点
1、防水的分类
        1.1刚性防水
        刚性防水是最基础的防水阶段,是由楼体的钢筋混凝土构架和其他相关技术而组成的基础防水体系。这种防水工程最大的要害就是裂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楼梯本身难免会因为内部结构变形、地基不规则下陷以及温差造成材料变形等一系列其他的问题而造成楼体出现裂缝。地下室一旦出现裂缝就会因为因为其所处的地下环境而造成渗水情况,因为地下室通风和干燥效果都很差,因此一旦渗水就会侵蚀钢筋混泥土的结构,长此以往裂缝只会变得越来越大,渗水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地基的结构也会因为渗水的侵蚀而造成刚性脱落变形,进而造成地基下陷,危及整个楼体的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地下室防水工作的重视,确保工程质量。
        1.2柔性防水
        柔性防水相对于刚性防水来讲,指的是在建筑防水工作中使用的材料,是一些质地相对柔软的建材,比如卷材的防水材料后者涂抹式的防水材料等。这些建材的作用主要是后续使用过程中引导水流改向。上文提到的刚性防水,里面使用的混凝土在性质上属于多空隙材料,防渗水效果有限,且裂缝问题在所难免。在地下室的防水工作中,必须做到选材上的“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才能有防水效果。
2、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问题
地下室防水的混凝土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造成地下室出现水渗漏的情况。混凝土技术在施工过程当中会导致渗漏的原因如下:1)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没达标,使得混凝土的收缩性加大,致使裂缝的产生,造成地下室的水的渗漏现象。另外,在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如果混凝土拌合当中加入了过多的泥,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为地下室建筑留下了渗漏隐患。2)施工工人没有将模板的表面清理达标,继而影响施工人员涂刷混凝土的效果,使得模板表面的混凝土很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在进行振捣时出现了漏振现象,尤其在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处以及预埋件的周围,特别容易出现孔洞、蜂窝、麻面,使得地下室严重地渗漏。3)在进行混凝土浇注之前,施工人员没有对浇注所需的混凝土材料的速度和供料速度存在的关系进行估计计算,直接影响混凝土浇筑不能够进行连续的施工,最终只会导致浇筑前后时间内的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随之发展成渗漏通道。还有在进行浇筑时,施工人员没有把握好混凝土进行振捣的频率,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
2.2材料使用不当
施工人员运用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时,使用的材料不恰当,致使地下室渗漏。譬如,目前,在进行地下室变形缝处理时,施工人员通常使用沥青麻线进行嵌缝进行,但是,由于沥青进行嵌缝时,会自发地出现流淌现象,结果只会使得裂缝更加脆弱,根本达不到变形缝进行黏结与密实的要求,最终致使地下室出现渗漏。另外,在进行施工时一些配套材料不过关,降低了防水材料的总体效果。
2.3关键部位施工不到位
施工人员在进行地下室的墙壁处理时,没有将止水环片焊接在地下室墙壁支模用的对拉螺栓和预埋穿墙套管中间,使之构成了渗水通道。施工人员在进行柔性防水处理时,混凝土的基层面粘结不牢,造成损坏或者剥落。在涂刷防水涂料,没有按照规定涂刷均匀,甚至出现漏刷,导致出现地下室的局部渗漏。


3、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防水性能。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地下室的防水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上,地下室施工混凝土一般采用普通的硅酸盐型水泥,碎石要采用含泥量低于0.5%,石子采用5~35mm之间的颗粒的直径适宜,至于混凝土使用EC-l高效防水剂这种外加剂最为合适,施工人员在进行掺量时,要达到水泥用量的3%。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上,施工工人对于地下室的底板混凝土浇筑进行分段处理的策略。对于坡度相同的底板,进行薄层混凝土浇筑,并且注意逐步地推进,做到一次性便能取得浇筑的成功。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时间间隔,使得混凝土凝结不超过初凝时间。为了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利用质量水平高的机械进行振捣,并且严格地控制振动和搅拌的时间间隔20~30s之间,注意观察每一次的振动搅拌时,如果混凝土表面有浮浆出现、没有出现气泡并且不再出现沉落现象,即为振捣混凝土工作完成。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对于坍落度要进行有效地控制,以防裂缝的出现。地在进行地下室的底板混凝土的分段施工时,施工人员要进行合理地设计,如果混凝土分层厚度为在0.4~0.5m之间,为了减低面层的混凝土收缩量,施工人员应该进行二次振捣。另外,在混凝土振捣到达密实之后,针对表面的原浆,施工人员要开展三次的抹压工作,分别是找平、抹实、找平以及压光,以此来保证底板混凝土施工的坚实度。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混凝土初凝之后由于温差和干裂而产生裂缝,施工人员在初凝的混凝土上盖上麻袋进行预防,注意对其进行养护工作。
3.2施工缝处理
地下室建筑工程的施工缝作为防水环节当中薄弱的一环,是开展防水施工工程中一个关键的处理技术。施工缝如果不能进行恰当地处理,不仅仅会降低地下室结构的耐久性与强度,还会致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继而使得地下室出现漏水状况。为此,施工人员应该加强施工缝的处理技术的使用。施工缝存在地下室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想要解决,施工人员应该从施工过程中入手。譬如,在浇筑混凝土的底板时,施工人员应该连续不断地开展浇筑工作,以此来达到不出现施工缝的目的,使得底板浇筑的严实。另外,对于施工缝的处理,施工人员应该采用将其进行浇筑的技术,使其补充完整。进行施工缝的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首先要开展施工缝的刷毛工作,一般进行刷毛的.工具为钢丝板刷,以此可以达到除掉浮浆的目的,清理干净完毕之后,再进行冲洗让其湿润,然后在表面铺设30~50mm之间厚的水泥浆且比例达到一比一的。最后,施工人员要抓住时机,开展混凝土浇筑的工作,进行振捣达到密实,完成施工缝的处理。
        3.3穿墙管道处理
        高层建筑工程当中的地下室大多位于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穿墙管道的处理关系着地下室的排水问题,对于地下室建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施工人员应该进行防水技术处理。首先,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结构之前,施工人员要预先在进行穿墙的管道地方埋下套管,而且埋下管件要提前穿过管道,施工人员应该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做好临时固定的工作。还要将焊止水环加在套管之上,注意设计内墙角、穿墙内部的凹凸部位和穿墙孔的距离,一般要求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250mm。然后进行焊接工作,施工人员将墙上的预埋角钢与一边的穿墙管的封口钢板进行焊接,要求其焊接严密而且饱满。最后,施工人员要将细石混凝土或者沥青软性密封的材料放入到钢板的浇筑孔之内,使其密封好,并且做好套管周围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使得穿墙管道能够保持稳定性。
结束语:总之,地下室渗漏原较多,,地下室防水方法多种多样,应因地制宜,根据渗漏的各种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施工工序要精工细作,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下室的防水效果,满足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伍荣亮.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28):22~23.
[2]杨正欣,张建.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8,25(02):157+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