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颖超
西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本工程通过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面积也随之不断增加。传统的城市市政道路排涝能力低,一旦城市出现短时间暴雨,无法及时排除路面上的积水,往往造成市区出现洪涝灾害,这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命安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积水问题,人们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和吸收,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及城市洪涝问题。
1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储水性和排水性。而这一特点应用在城市建设中是最为合适的,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排水和储水问题。比如,在市政道路中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有效防止自然降雨过多对城市产生的危害。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海绵城市的具体设计方案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多种假设。不能只靠理论,要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做好全局规划。
2市政道路海绵设计原则
第一,需要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优化,包括路面和道路绿化带、道路横坡坡向以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各个方面,保证市政道路的总汇入点是海绵绿化带,即车行道、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以海绵体绿化带为排水中心展开设计,保证雨水能够被海绵体绿化带有效吸收,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第二,市政道路的建设材料应当合理选择,透水铺装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人行道积水情况的出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路面材料可以选择透水沥青路面或者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三,市政道路绿化设计方案的合理制定,为减少雨水径流量,可以将绿化带设置在道路中央。第四,市政雨水管渠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之间的衔接可以借助溢流排放系统实现,全面保障排水系统上下游的顺畅。第五,对城市道路的断面以及竖向设计进行合理规划,同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共同作用。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路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约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5%。因此,道路路面的积水问题是目前市政道路建设的首要问题。在雨季、台风季,南宁市经常出现短时集中强降雨,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有效应对,路面产生严重积水,对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然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路面大量积水的问题。利用一些吸水材料和储水设施,将多余的水资源进行储存和输送,不仅能够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4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施工的重点措施
4.1路面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
传统路面结构类型主要为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渗透性较差,且路基与路面之间采用的是不透水性材料,经常处于被动渗水状态,在长期使用下渗水效果会不断减弱,容易造成路面积水,无法对地下水形成补给,还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显然有悖于海绵城市理念。
如何提高道路的渗透性且后期使用不会出现渗透性衰退现象?解决思路如下:一是选择透水材料,如透水沥青混合料或排水沥青混凝土。二是在基层顶面设置不可渗透材料,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防止雨水进入基层;一旦雨水进入结构层,沿基层顶面横向坡度排放至盲沟。三是将路面结构做成全透式,如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多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透水路基,适用于建筑小区道路及停车场路面。
4.2生态带的建设
城市道路两侧通常都设有绿化带,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城市绿化带的设置应当是这样的:在土壤的上层尽量放置一些适合植被生长的泥土,有利于水资源的渗透;在中层适当放置一些石头,提高植被承载能力;在最下层增设输水的管道。采取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疏通。
4.3下沉式绿地建设
下沉式绿地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的储水功能,能够形成雨水流经地浅层次净化的一种低于周边地面的结构。常见的有雨水湿地、湿塘等。下沉式绿地应用在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充分节约水资源。特别是对于一些降水量少,甚至常年干旱的地区,利用下沉式绿地能够有效积蓄雨水,集中水资源。这样做除了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被污染的水流向周围,减少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下沉式绿地还能够有效降低暴雨洪水对城市产生的破坏,较少人们的经济损失
4.4透水铺装
作为市政道路中常用的一种海绵城市措施,透水铺装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根据面层材料的不同,透水铺装分为透水混凝土铺装、碎石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等,前2种铺装主要应用于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小的道路,效果良好;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主要应用于机动车道的铺装。其中,透水混凝土以其质量轻以及渗透效果好的特点成为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铺装材料。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透水铺装材料不断出现,透水性能与环保性能都不断提高。玉衡路在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人行道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为8cm滤水砖、4cm找平层、20cm透水混凝土以及20cm级配碎石。由于路基土多为红黏土,为防止雨水不能下渗而浸泡人行道,级配碎石中设计有透水盲管,将不能下渗的雨水收集之后排入雨水管道中。
4.5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其稳定性和生态性。传统设计以工程防护为主,如混凝土挡墙、抗滑桩、挂网锚喷和浆砌石护面等。而海绵城市理念下引导“灰色向绿色”转变,寻求安全性和生态性。土质边坡一般采用植草、三维植被网、网格植草、客土喷播、种植攀爬植物和格宾挡墙、钢筋石笼等防护形式;石质边坡应根据岩层走向和性质确定坡比参数,优先采用减缓坡率进行自然放坡的方式,在坡脚设置排水沟,沟底布设碎石盲沟,达到雨水渗流和收集的目的,满足生态要求。
结语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够对雨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且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市政道路排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茶生活,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城市排水问题的重视程度,合理规划市政道路建设,有效促进城市未来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费佳.“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6):253.
[2]石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20,5(6):227-228.
[3]倪嘉雯,胡亚杰,江思倩,等.城市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建设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9):23-25.
[4]胡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8):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