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月32期   作者:杨帆 杨勇
[导读] 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课程教学的改革有着
        杨帆 杨勇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浙江省杭州市 311403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课程教学的改革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作为建筑学和测量学的交叉学科,对于学生有着很高实训要求,而现阶段职业院校中测量实训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施工给现场的测量工作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业成为当前各个职业院校改变教学现状的重要抓手。本文就《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做出探究,以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
        前言:就现代职业学校而言,更多的是普教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高中转型而来,在多年的发展与整合基础上已经形成十分完善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与当前职业教育的特征还有很大的出入,难以充分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难以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甚至在毕业之后对于企业岗位的各种需求十分难以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理念对于当前《建筑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
        就当下职业教育领域而言,这些院校更多的是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以及职业中专这三个阶段的不断演变而形成的,方向性的转变了办学模式,但是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成分、教学设施以及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得到彻底地改变,甚至普通的教学模式还会对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严重地影响与制约,并没有在本质上发生变化,与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而言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职业院校地教师更多都是从原来的普通学校合并而来,即便是有很多教师是专业的院校毕业,但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对于专业知识的教学过于重视,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存在主观上的忽视,甚至还有的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同样存在很多欠缺,导致《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职业化特征并不明显。在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很多中《建筑工程测量》专业教学难以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的凸显出来,难以充分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1]。大多《建筑工程测量》程存在多而不精的问题,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呈现出广泛但是不专业点的特征,对于学生的技能水平难以达到细致地研究。最后,由于很多职业院校的前身是普通学生,因此“传授式”以及“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产生了直接地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多为教师的讲授,而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牢固,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再多,缺乏实践、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同样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想要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有着较高的难度,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不容乐观,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习同样也会产生十分恶劣地影响。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工学一体化就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融合。在当下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转变学生的身份,在“半工半读”学习模式中对自身的定位进行更加充分的定位,真正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2]。
        首先,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应当以实践教学为真正的中心,有机结合实践与理论。在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科学的设置实践教学以及专业理论教学的比例,促使两者保持平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则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甚至可以一边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理论知识才能够得到充分的验证,也能够充分保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以此保障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3]。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背景下,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乏味的教学现状得到了充分的转变,积极应用实际操作、多媒体以及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教学实践需求以及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真正达成“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3、《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3.1、课程定位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
        在开展实际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当站在就业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能力,充分参照职业岗位工作标准,确保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步入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4]。学校可以采用邀请企业专家的方式深入分析工程测量岗位的任务与职业需求,在一切参照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对职业岗位技能进行明确,针对施工生产的顺序来合理地设置教学课程。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做到做、学、教一体化,保障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参照“专业定位、工作过程分析、重要工作、实践领域以及学习领域”的思路进行设计,真正形成一个能够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改革体系。
3.2、教学方式的创新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地意识到,学生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手段,保障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充分的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城市发展的新风尚进行参观,真实感受大型的公共建筑,逐渐培养学生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归属感与自信感,稳步引导学生自发地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保障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充分地激发。
        其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演练法进行教学,确保传统教学方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得到充分的转变,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之下消失殆尽[5]。因此,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演练法的教学方式,针对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之后就可以演示各种仪器的实际用法,省略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上进行多遍知识讲解的实践,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为学生讲解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时间有了充分地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业得到了坚实的保障。
结束语: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未来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障就是工学一体化教学,而《建筑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建筑专业必修的基本课程,针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相关经验相对匮乏,教学改革的路程十分坚信,我们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当针对《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深入地研究,真正构建与自身条件和专业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保障《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学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1]李莲, 张琼.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专项技能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高教学刊, 2020(25).
[2]李默. 基于"诊改"理念下实训教学有效性探究——以中职《建筑工程测量》为例[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0(2):157-158.
[3]郭宾, 龙松勇. 新时期高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才智, 2019(14):190-190.
[4]于银霞.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项目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 No.153(11):181-182.
[5]王海青. 基于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 居舍, 2020(04):202+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