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瑞晓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介休市供电公司 山西 介休 032000
摘要:在当前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能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动力来源,电力系统在生产生活的动能供应链条中也随之占据了重要的核心地位。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对供电系统持续供电能力的直观描述,直接关系到供电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升;措施;途径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各项生产活动对于能源的需求总量逐年攀升,作为基础电力能源供给系统,电力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地位。作为评判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供电可靠性能够充分反映出电力系统对于经济社会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从对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意义分析入手,梳理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探索研究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1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内涵
供电系统可靠性主要包括电源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我国《民用电气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供电电源可靠性。对于一级负荷供电系统,需设置两个电源进行供电。如果其中一个电源出现问题,另一个电源将承担供电任务;对于二级负荷供电系统,必须设置两条回路,回路中可设置电缆或者架空线,以有效解决小范围供电困难的问题;对于负荷较高的系统,还需加设应急电源,避免故障时发生大面积停电现象。如果建筑物中设置两个电源,需采用同级电压的供电方式,以提升电压利用效率。不同地区的供电需求和供电条件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供电电压。《民用电气设计规范》中也明确规范了系统可靠性,先在供电过程中采用两条供电线路,如果其中一条线路出现问题,另一条线路必须满足所有级别的供电需求;对于10kV供电系统,配电技术需在两级以上,且采用环式或者树干式电网构建方式。
2 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2.1 电力系统布局与规划因素
部分线路布局缺乏合理性,用户数量分配差距较大,一些线路极易出现超负荷运行问题,对于电力系统整体供电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供电稳定性降低,安全性能也随之下降。
2.2 电力系统供电设施设备因素
供电设施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础供电单位,其安全性能高低会对供电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在供电设施中,由于对部分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不及时,导致设备过快老化,工作性能大打折扣,致使供电系统产生供电故障,并会反过来加剧基础设施设备的损耗,形成恶性循环。
2.3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机制因素
电力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也是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供电系统缺少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形成有序的安全监管模式,也缺乏电力系统应急管理预案。一旦出现供电事故,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与有效处理,也就无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 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措施途径
3.1 进一步合理规划与设计电力系统供电线路布局
一方面,应当强化供电系统的顶层设计与供电线路的整体布局规划,在科学有效地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用户的同时,将提升供电可靠性作为供电系统建设布局总目标。在对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将其纳入规划整体构架,从宏观角度进行科学的电力负载预估,合理确定变电站建设点与足够的建设容量。另一方面,应当推进对旧有线路的合理改建与调整,在对旧有线路整体评判的基础上,分析线路建设薄弱点,对供电可靠性较差的线路及时改造,可以在改造之前根据线路实际状况与用户需求采取一定保障措施,诸如安装联络开关、熔断器或者隔离开关等方法,有效减少因该条分支线路的改造或检修而对主要供电线造成的供电影响。
3.2 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供电设施设备保养与维护
电力系统设施设备是系统基础单元,也是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组成元件。
在加强电力系统供电设施设备保养与维护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首先,在电力系统建设之初的元件设备选取时进行严格筛选,尽量选用高质量、高性能,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强的基础设施,铺设线路时尽量选用故障率低的绝缘材质代替裸导线,提高电网绝缘化覆盖率;其次,及时对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对于老旧元件则要及时更换,因为使用年限过长、型号老旧的设备,发生用户停电等供电故障的概率相对较高,及时检修与更换必不可少;最后,注意采取有效的防风、防雨以及防雷电措施,切实加强设施设备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同时注意防止供电外露设施设备遭受物理性破坏,如车辆撞击、盗取、施工作业损坏等,要对外露供电设备设置明显警示牌或保护栏,从而减少可避免的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和安全系数。此外,切实加强社会群众对供电设施设备的保护意识,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常识的广泛宣传。
3.3 进一步强化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监测与科学管理
严格规范安全例行工作。首先,要强化电力系统供电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完善与细化供电安全管理机制和具体监测措施,并切实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次,守牢安全底板,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一方面要彻底排查电力系统自身的供电安全隐患与漏洞, 及时并科学安排技术人员检修作业,有效降低计划性停电次数与时长,为用户提供相对更为稳定的供电服务, 另一方面还要对供电用户进行一定的用电安全检查,确保各供电用户能够安全并正确用电,减少因供电用户不当使用造成的停电、短路等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问题;
最后,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注意提高对供电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科学的供电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和完备的应急预案, 有效提高对事故的响应速度, 在停电等供电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进行现场处理,提高检修工作效率,从而大大缩短停电等事故持续时间。
3.4 进一步夯实技术人员的基本业务功底
深入开展“一带二”以及“双培养———输送”工程,创新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加强现场的针对性培训,并持续推进员工技能达标等级考核,营造全员比学赶帮超氛围,并注重加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加强营销装表接电和配电线路等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供电系统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
3.5 注重配网自动化的建设
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电力企业需注重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引入,为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配电自动化设备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可远程隔离和控制配电网的故障,保证供电可靠性。此外,自动化操作设备可通过网络实时监测配电网运行状态,保证电力设备的有效运行。如果电网出现故障,自动化设备将自动上报故障问题和故障位置,有力保证了供电可靠性。
4 结束语
现代是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电力息息相关。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的供应,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对于加快社会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电网建设规划就需要具有自身的规划建设特点,并针对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而实现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水添.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6):133-135.
[2]潘岐泽.配网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提升分析[J].科技风,2017(25).
[3]王宗耀,苏浩益.配网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6):98-103.
[4]方杰,陈 伟.城市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提高的措施[J].科学中国人,2015(06).
[5]许娴,杨爱平,刘丽芳,谢燕萍.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985.
[6]李皎,路承通.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4354.